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程幼東:堅持科學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2009-07-17 16:18: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11日是第20個世界人口日,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今年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應對經濟危機:投資於婦女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其含義就是,引導全社會支持計劃生育家庭,幫助婦女創業,促進婦女發展。

  世界人口日的確定,向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鍾,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重視。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經過30年的風雨歷程和艱辛努力,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轉變,婦女總和生育率從實行計劃生育前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使我國13億人口日和世界60億人口日各推遲了4年,絕對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前的2.5億人減少到1500萬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實行計劃生育,一是使人口數量有效調控,為經濟快速增長創造了重要的基本條件。人口撫養比下降了1 / 3,創造了較長時間的人口紅利期,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 / 4以上。二是提昇了人口素質,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的顯著提高。三是人口生存和發展狀況明顯改善。

  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省堅定不移地貫徹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省人口發展態勢良好,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格局初步形成。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連續多年穩定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明顯提高,30年來累計少出生1000多萬人,總和生育率由5.6降至目前的1.4左右,在全國較早地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

  二、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一)堅持科學發展,積極促進人口向長期均衡轉變。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要繼續保持人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人口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緊緊抓住三個關鍵點:重點在農村,難點在流動人口,關注點在人口『大』市、出現『負增長』的市和流動人口較『多』的市。要注重加強分類指導,積極做到抓重點促全局,實現均衡發展。

  (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積極促進人口優勢向人力資源優勢轉變。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地方競爭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著力提高人口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省,已成為我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提高核心競爭力、確保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關鍵。必須在繼續挖掘未來十幾年的人口數量紅利的同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培養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的勞動力隊伍,不斷提昇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三)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積極促進人口由單純控制數量向統籌解決問題轉變。一是預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4%至6%,我省為6%。,遠低於全國水平。但是仍然需要繼續努力,全面實施出生缺陷乾預工程,探索推行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進一步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二是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促進社會性別公平。我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81,略高於國家正常值上限,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隱患。對此,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關注,實施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預防和控制出生性別比失衡。三是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引導人口有序流動與合理分布。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市場為主導、以發展型遷移為主要形式,規模空前的人口遷移和城鄉區域流動。四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破解人口撫養比昇高的難題。我省老齡化的速度處於全國的較快水平,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8.06%,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0.35%。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已確定我省為全國5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省份之一,我們要抓緊做好全省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編制、養老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制定出符合國情、省情的人口發展戰略,統籌解決好老齡化問題。


 

  三、努力構建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工作機制

  (一)加強宏觀調控。要完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宏觀決策機制,統籌協調人口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深入開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和人口功能區劃研究,制定有利於促進科學發展的人口宏觀調控政策;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群眾參與、區域協作的工作格局;加快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完善人口發展動態監測、綜合分析和預報預警制度。要進一步強化領導,健全部門協同機制和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對出生、婚姻、死亡、流動、戶籍、就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統一協調;完善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相適應的目標考核評價體系;繼續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改變單純以人口數量指標為主的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探索建立涵蓋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方面指標的綜合指標體系,開展對人口綜合承載力的變動情況和人口協調程度等的評估。

  (二)強化利益導向。全面實施和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構建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圍繞優生優育、子女成纔、抵御風險、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和養老保障等六個方面的問題,不斷建立完善有利於計劃生育家庭的利益導向政策措施;統籌協調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征地補償等普惠政策與計劃生育政策的銜接,制定和完善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是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的優先優惠政策,切實維護計劃生育家庭的利益。

  (三)建立保障機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人口發展領域穩定增長的投入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扶貧、人口和計劃生育、公共衛生等人口發展領域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力度;利用經濟杠杆,引導企業、家庭、個人等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力度,形成良性循環的社會投入機制。

  (四)推進民主管理。進一步轉變職能,加強對群眾自治組織的幫助和指導,增強群眾參與和群眾自治的能力。堅持依法辦事,切實尊重和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大眾傳媒以及設立固定的政務、村務公開欄等,廣泛公開各項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辦事規程等;充分發揮計劃生育協會等群眾團體的生力軍作用,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加強群眾意見和建議的收集、分析和互動,接受社會監督。

  (五)完善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乾部隊伍的職業化建設,突出能力建設主線,強化培訓,提高綜合素質;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縣、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規范化、標准化建設;加強科技服務質量管理,發展生殖健康產業,加快完善服務體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