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金代武官『現身』賓縣 專家稱為墓葬地表標志
2009-07-18 20:19:2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翹楚 叢明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8日訊 近日,賓縣地區發現一座半截石人像。經賓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鑒定,該石人像屬當地金代文物,並被認為是當時墓葬的地表標志。

  記者從賓縣文物管理所了解到,石人像是在賓縣新甸鎮勝利村長發屯東北五六十米處,一個乾河溝中被發現的,此處恰位於賓縣仁和村金代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仁和古城不遠處。

  該石人像被專家稱作『石生像』,也叫『石冢』。石像的材質為花崗岩,『身高』76厘米、『體重』300公斤、『腰圍』達一米五。頭部、腿部已斷損遺失,如還原後和真人大小相似,被認為是以一比一比例塑造而成。從殘存的上身部分可以看出,該石人長袍闊袖,頸上紮有領巾,雙手拄劍於身前,正襟危『立』,甚是威武、『健壯』。領巾和長袍上的褶皺被刻劃得相當清晰、立體,充分體現了當時匠人高超嫻熟的技藝。

  經鑒定,這座石像產自古朝金代,根據當時『文官執笏,武官執劍』的標准來看,這是一副武官人像。據文管所有關人員分析,按照當時的墓葬習俗來看,金代石人『武官』立於此很可能是作為某座墓葬位於地表的標志。

  據了解,歷史上有的居民對這種『地標』人像面部朝向有所忌誨,被石人『盯住』的居民有時會私自挪動、損壞石人。這很可能是石人失去頭部的原因,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受損年代無從考證。石人頸上的領巾,很符合今人『時尚』裝束風格。據史料查證,系領巾並非當時官員裝束的特點。專家分析,這條八百年前的『領巾』也有裝飾、美觀作用,與今人的做法如出一輒。

  據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賓縣位於八百年前金王朝都城上京會寧府附近,是金代文物聚集地。『石武官』的出現向人們展示了八百年前的武官儀表和社會風尚,有很高的觀賞、研究價值。有關部門表示將適時展出,以饗觀瞻。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