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訊 隨著人們對經濟生活更多的參與,理財已成為很多普通市民的必修課。現在的理財已經不僅僅是把錢存入銀行收利息或是購買國債那麼簡單了,豐富多彩的投資方式讓人們目不暇接。在紛繁復雜的經濟生活中,一些以欺詐為目的的人和機構,利用人們對自己財產的增值欲望,在善良的偽裝下正貪婪地騙取著善良人們的財富。
貪心———
『炒股大師』遁跡
郭老師是哈爾濱市南崗區某中學的退休教師,退休後的閑暇生活使她有時間開始炒股。開始她只是用少量的錢試探著學習,但隨著成績日漸突出,自信心也隨之增強,開始動用家中主要積蓄投資股市。郭老師入市的時候正趕上我國股市前所未有的高點位期,她這個股市『新人』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全部投資的20萬元在四個多月後已經市值近40萬元。
但過了不久,郭老師的成績就開始停滯,甚至倒退。經不起失敗的郭老師非常苦惱,千方百計尋找破解困境的辦法。就在這時,郭老師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說是深圳某證券公司的,專門給股民做操作指導的。郭老師開始沒相信,沒給對方任何回應。後來那個人為了表示誠意,告訴郭老師一支股票,並保證購買後一定昇值。起初郭老師並沒有在意,但經過一個星期的觀察,郭老師發現這支股票昇值了近30%。自此郭老師對這個證券公司業務員的能力深信不疑。在隨後的聯絡中,那個證券公司的業務員向郭老師推薦了一項『代炒』的業務,就是郭老師把股本金打入證券公司指定賬戶,然後由公司業務員替她操作,並保證回報率在30%以上。此時郭老師已經把對方奉若神明,沒有任何猶豫就將30萬元現金打入對方指定的賬戶裡。在把錢匯走的一刻,郭老師像是突然感覺到了什麼,馬上給對方打電話。可此時對方的電話已經不在接聽狀態,沒過多久這部電話就已經是空號了。
失去了全部積蓄的郭老師在絕望狀態下想到了報案,可不掌握對方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如何報案呢。她最後通過熟人的介紹找到了一家調查公司,通過僅有的線索希望能找到那家公司和那個業務員。可調查公司只給出了電話號碼無從查證、賬戶也已經消失的結論。
生財———
積蓄血本無歸
老許是一名退休的公務員,因為一雙子女都在做生意,他自然成了掌管財務的最佳人選。幾年的時間下來,他掌握的現金已經達到了70餘萬元。
看著孩子們做生意非常辛苦,老許也暗自著急,總想著有什麼辦法幫幫孩子們,讓他們賺錢更快些。機會終於來了,老許過去的一個老同事找到他,說有個大型企業目前正在融資,回報率非常高,最高可能會到50%。開始老許半信半疑,後來在這位老同事的介紹下見到該公司的拓展部長,這位部長向老許介紹了他們公司的經營項目,包括路橋建設、通訊建設和其他市政工程建設。聽了這些,老許感覺既然這些都是政府項目,應該比較穩妥,就拿出孩子們的錢和自己的積蓄一共100萬元全部投了進去,並簽訂了投資協議。
雖然簽訂了協議,但那畢竟是全家人的積蓄,老許一直都提心吊膽,生怕出了什麼問題。直到三個月後的第一次返利,老許纔放下心來。按照合同約定,公司向投資人一個季度返一回利,第一次返利就達到了15萬元。老許非常高興,這樣算下去,兩年過後連本帶利就翻番了。又過了三個月,第二筆的返利也准時送到。可又過了三個月之後,那筆該到的返利卻沒有准時到。老許打電話給那個拓展部長,可怎麼也掛不通。老許找到那位老同事,可他有十多萬元放在裡面也正著急呢。
老許等人意識到被騙了,有人建議去公安機關報案,但老許不同意。他認為只要找到這些人就有要回錢的機會,但如果『報了官』,就可能讓他們徹底卷款跑路了。他們找到一家調查公司,通過調查公司提供的情況在吉林省某市找到了這家公司。那位拓展部長告訴他們公司運做出現了一點問題,所以返利暫時要緩一下,一切都會正常起來。同時他還警告說,如果投資者不信任公司搞出什麼事情,就會影響大家的返利。於是老許等人回到哈爾濱等消息,可又過了兩個月仍沒有消息,老許等人委托調查公司在吉林省另一城市再次找到這家公司,說如果不把他們的錢拿回來就去公安機關報案。這家公司給每個人返了一部分利。但從吉林回哈以後,老許他們就再也沒有找到這家公司,只好去公安機關報了案。
告誡———
解決問題要靠公安部門
黑龍江天勝調查公司總經理孫哲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已經受理了14起這樣的案件,每個案件都有驚人的相似。除了被騙方式一樣以外,還有就是不去公安機關報案,而是想通過調查渠道找到行騙者,通過談判來自行解決。
孫總經理告訴記者,受害者這樣做的原因和老許一樣,就是怕一旦事情鬧大,公司攜款逃跑,他們的錢就再也要不回來了。如果通過其他渠道找到行騙者,那麼對方也許會通過歸還錢款的方法來息事寧人,自己的損失就可以挽回了。孫總經理表示這樣的想法十分幼稚,行騙者怎麼可能乖乖就范呢。而且,無論是調查公司還是被害人,都沒有行政執法權,就算找到了行騙者也不可能將其緝拿,更沒有權利扣留行騙者的財產。所以,得知被騙後應該在第一時間去公安機關報案,以免錯過最佳的破案時機,讓犯罪分子轉移錢款就真的血本無歸了。
提醒———
拒絕高利誘惑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的趙研究員認為,這種行騙方式很多年以來一直都無法杜絕,根本的原因在於人們無法拒絕高利的誘惑。其實冷靜想一想,這樣的利潤不符合市場規律。按照資本的逐利性質,反市場規律的大利是不存在的。還有就是幫助炒股,如果真有那樣的『股神』,他又為什麼替別人賺錢呢。道理說起來是很簡單,但很多人在高利面前是經不住誘惑的,這纔是他們被騙的根本原因。
還有就是風險意識不足。按經濟常識,利潤越高,風險越大。如果真有很高的預期利潤,那麼就意味著風險可能銷蝕掉你所有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