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保健品市場有點亂 療效誇大管理經常缺失
2009-07-26 08:05:4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健 金鎰 劉洋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訊 眼下充斥市場的保健品,有很多沒有監管部門的生產批准文號,還有一些套用食品、化妝品或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違法生產。很多標榜具有治療性功能障礙和降壓、降糖、減肥作用的所謂『保健品』,都違法摻有『偉哥』和降壓、降糖、減肥的藥品成分。更有甚者,一些所謂的『保健品』、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產品、化妝品等非藥品冒充藥品,給百姓健康帶來嚴重隱患。

  非法『藥品』坑害群眾

  今年5月,市民老楊看到樓道內貼的廣告上

  寫有社區免費健康講座,被心腦血管疾病困擾的他去聽了。他覺得講座的內容很好,推薦的一種藥物的療效也十分了得。按照主辦方的說法,如果服用兩個療程,高血壓和高血脂基本可以根除。滿心歡喜的老楊一下花了6000多元買了兩個療程的『SXT膠囊』,從服新藥開始,老楊就停用了原來一直服用的降壓藥。可不到一個星期,他的高血壓就犯了,而且一度因腦供血不全住院。醫生得知狀況告訴老楊,他服用的『新藥』根本不是藥,而是保健品,藥瓶上的標志是『保健用品健用字【2005】03X號』,保健品沒有明確的適應癥,沒有肯定的治療效果。隨後,醫生給老楊實施了治療,老楊的病情也得到了穩定。

  『健』字不是稱謂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正告記者,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沒有『保健品』這個概念。老百姓平時所說的『保健品』,規范應稱呼為『保健食品』,規范的批准文號是『國食健字×××』。『保健品』這個批號本身是不規范的,審批部門審批也沒有法律依據,說白了就是審批部門是違法審批,批號自然是非法的。由於我國現行法律沒有『保健品』這個法律概念,因此,很多生產商便紛紛鑽這個空子,產品以『保健品』的身份進入市場。《行政許可法》施行後,還有一些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部門審批了一些所謂的『保健品』批准文號,這些都是違法審批的。

  群眾健康很受傷

  由於『保健品』尚未形成明確的法律概念,於是,各種邊緣產品紛紛以『保健品』的名義進入市場,致使保健品市場一片混亂。

  ——產品批准文號混亂。據了解,市場上出現的各類所謂的『保健品』,其包裝上標注的各種證號和批准文號多達幾十種,有的是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批准文號,如某省藥監健字號、衛消字號、衛食字號、衛食許字號、質監字號等,有的則將生產許可證號或衛生許可證編號、檢驗報告單序號標注為產品批號,更多的是杜撰虛假的批准文號或套用其他文號。

  ———『保健品』外貌特征與藥品相似。有的所謂『保健品』用的就是藥品的通用名或近音、諧音等。有的包裝,圖案設計及顏色與藥品非常相似,並且同樣標注有規格、用法、用量及生產批號、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更為以假亂真的是,劑型相似,各類所謂的『保健品』大多采用藥品的常用劑型,如片劑、顆粒劑、膠囊或口服液等,還有的用生產廠家混淆視聽,有的包裝上標注某某制藥、藥業、生物制劑等帶有『藥』字樣的企業名稱,更有的制藥企業把『保健品』當成藥品宣傳。

  保健品市場的混亂,損害了群眾的身體健康,不僅浪費了大量錢財,還有可能耽誤患者的病情和診治。更有甚者,一些保健品中含有大量的激素,患者一旦使用了將對健康構成嚴重危害。

  加強執法治理保健品

  『關鍵是要盡快完成機構改革,改變多機構既管又不管的現狀。』針對該現象,市人大一位工作人員說。機構改革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已將保健食品的審批權移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承擔了保健食品注冊審批職能後,國家沒有進一步明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保健食品市場的市場監督權,這樣就使基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無法可依,對混亂的保健品市場不能去管。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因為保健食品的注冊權移交給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而且醫療管理面大,飲食行業的管理任務繁重,就不願去管保健品市場。工商部門雖然負責流通領域產品的工作,但是由於是專業管理,對保健品市場難以監管到位。

  據了解,6月1日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已明確將藥品、保健食品的審批權和監管職責劃歸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然而,政府機構改革步子太慢也導致管理的缺位。據介紹,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保健品市場仍處於實際上的監管真空地帶。因而,組織多部門聯合執法、提高執法效率成為規范保健品市場的一個重要步驟。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