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訊 能量塊是重點補充能量的藥丸,它可以在不吃飯的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食物,簡直就是壓縮餅乾的健康昇級版;健康塊是用來清除體內垃圾的藥品,它們的作用就是把那些人體不需要的剩餘或有害物質全部清理出體內;美容塊就不用說了,是免疫保健的藥品……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都具備一定的醫學常識,了解一些人體的基本知識,對營養、美容等非常感興趣甚至情有獨鍾。他們認為人體是由各種基本的元素組成的,每天攝入的食物通過身體的消化系統也都變成這些基本元素,所以吃藥直接攝入這些基本元素可以代替食物。並且,他們篤信食物在人體內會產生人體所不需要的代謝產物,有些是毒素、有些是垃圾,必須被人體排泄出體外,而直接吃藥就不會帶來這樣的影響。這群人被當下很多人定義為『藥丸族』。
維生素餐成法寶
調查顯示,目前保健品專賣店裡各種各樣的營養藥丸賣得很火,而且買者多數是白領女性。劉小姐就是一位『藥丸族』,她說:『我身體還不錯,就是值班熬夜後體力要幾天纔能恢復。一般早餐和晚餐吃得還可以,午餐經常是一個盒飯就解決了,所以每天需吃幾種營養藥片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據了解,劉小姐的例子在白領中極具代表性。繁忙的上班族吃快餐和方便面之類的食物是常事,往往會造成油脂有餘,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所以適當補充維生素肯定是對的。
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保健藥丸大概可以分成維生素、螺旋藻、膠原蛋白、抗氧化劑等幾種類型。在某事業單位從事人事工作的她今年28歲,由於怕自己『奔三』後被人們稱為『婦女』,她每天都要吃大把大把花花綠綠的養顏、排毒、保持皮膚彈性的藥物。王小姐透露,為了養顏和保持身段,她每天中午都是以維生素代替午飯,她每個月光是買維生素等藥物的錢就要花去工資的三分之一,而且還要買各種各樣的營養液。王小姐說這樣她既能保持苗條的身材,也不必擔心身體健康會出問題,周圍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是這麼減肥的。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維生素、營養液。據了解,不少在寫字樓出入的女性,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很多人就拿維生素當飯吃,每次中午飯的時候就吞下一大把藥丸。甚至女同事間還流行起了『維生素餐』。早餐是維生素咀嚼片和蔬菜精片,晚飯則是礦物質片和泡騰片。隨著夏季來臨,一些職場愛美女性拒絕米飯,而把『維生素餐』當作瘦身和美容的法寶。
孩子加入進補大軍
小新是個小小的『藥丸族』,今年纔7歲。小新成為『藥丸族』是不自覺的,因為那些『藥丸『保健品是他媽媽要求他吃的。『早在兩年前他5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吃了。』馮女士說,『小新很挑食,蔬菜水果都不大愛吃,怕他營養跟不上,也只好給他吃些營養片了。』小新現在每天早上的食譜是:一杯碳酸鈣果水,一粒維生素D,一杯豆奶,一個雞蛋。晚上還要再服用一支補鐵的口服液,一粒微量元素補充片。除此之外,有時馮女士還會給小新吃一些補鈣鋅和維生素的咀嚼片。
馮女士比較注重生活質量,她稱自己看了很多資料,知道小新現在需要什麼樣的營養,現在也是按資料上的專家意見給小新補充營養的。馮女士說沒去諮詢過醫生,很多同事的小孩也是這樣子吃的,保健品又不是什麼藥物,只要自己掌握好就行了。『事實上小新現在身體很好,很少生病,這說明保健品還是能夠起作用的。雖然買保健品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既然有效果,以後還要給小新買一些合適的保健品。目前的煩惱是小新有時不大聽話,不大願意吃這些保健品。』馮女士說。
補充營養素小心三大問題
對於許多人來說,各種各樣的營養素藥丸不過是蔬菜、水果的『代用品』。由於工作太忙,許多飲食不規律的人就愛拿『藥丸』代替正規飲食,甚至有些愛美的女孩子就拿這個減肥,美其名曰『吃進去的熱量少了,但是營養我可一點不缺,算得精准,而且藥丸吸收更快。這纔是健康「現代化」』。可吃了這些營養素後究竟有什麼好處?許多人其實沒辦法做出明確回答,頂多是覺得『精神好些』、『人更有力氣』,這些主觀的回答其實並不能代表體質真正有所改變。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營養醫師看來,不少營養素制劑屬於非處方藥(OTC),而不是食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如果不顧個體差異吃太多,就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問題1營養劑量超標
『營養素雖然是身體必須的,但如果超標,同樣對身體有損害,最簡單的就是維生素吃多了能中毒。』營養專家告訴記者,『比如維生素B、C,這些屬於水溶性,偶爾吃多了起碼還比較容易代謝排出體外,但如果是脂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A、D、E等,一旦在體內蓄積,不僅排泄較慢,而且如果是老年人,本身代謝狀況就不好,就更容易中毒。』事實上,中國人普遍缺乏的是維生素A、B1、B2和鈣、鐵、鋅等,其他營養素並不缺乏。而許多營養素補充制劑則喜歡標榜『內含××種營養素,包括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但這其實恰恰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元素超標。例如長期大量攝入維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維生素D長期攝入超標,可導致高血鈣癥、厭食、惡心、嘔吐、彌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至於其他微量元素超標也同樣危險。
問題2營養不合『國情』
『我買給家裡老人的,都選進口的。』在藥房,一位中年女性告訴記者,『國產的自然不如進口的好,因為很多原料工藝都不同。』事實果真如此嗎?專家表示:未必。因為中國人的體質與飲食習慣,與國外大不相同。即使現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已經發生一些變化,主食和蔬菜水果攝入減少,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明顯增加,但比起歐美人來說,中國人仍然還算是比較愛吃蔬菜水果的,在維生素缺乏方面並不嚴重。同時,中國人的鈣質攝入則始終不如歐美人多。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國外營養制劑的推薦服用量就與中國人的情況不太符合。除了飲食結構的區別,中國的人種和歐美人就有區別,同樣是吃藥,身高1.50米、體重50公斤的人,和身高1.85米、體重100公斤的人,就應該視情況在劑量上加以調整,營養素也是這個道理。讓愛吃青菜、身材纖細的中國人,去吃人高馬大的歐美人所需要的同等劑量的營養素,這本身就不太科學。
問題3營養成分『內訌』
『市民需要知道,其實營養元素的吸收狀況,彼此之間是會互相影響的。』專家表示,『就拿鐵來說,中國人缺鐵的現象比較明顯,但如果補鐵過量,就會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別影響鋅的吸收,造成缺鋅癥,妨礙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同時會影響小腸對微量元素鎂的吸收,造成免疫功能降低。還會引起維生素E缺乏,造成體內前氧化劑和抗氧化劑的機制失調,嚴重時可引起毛細血管膜廣泛損害。』不僅是鐵,像鈣、鎂、銅等元素,都屬於二價等離子,在吸收時彼此會互相牽制。『比如我們提醒家長防止孩子血鉛過高,就是鼓勵他們給孩子多吃一點含鈣含鋅的食物,因為在合成過程中,鈣和鋅會「擠」掉鉛的位置,從而起到減少鉛吸收、防止鉛超標的作用。在這些元素內部也是一樣,一旦一種元素過多,就會佔了別的元素的「位子」,引發新的營養不良。』所以,有些復合營養制劑將30種維生素、礦物質集於一體,有時反而難以起到很好的補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