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日前,記者在巴彥縣農村采訪時了解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極大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問題,而這個縣『鄉鎮衛生院住院報銷75%』、『縣醫院住院報銷55%』的規定,在全省都是最高水平,讓許多大病參合農民得到了實惠。但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感到由於『硬件』建設不足,一方面使新農合報銷結算制度過於煩瑣,一方面也使得新農合管理難度加大。同時,由於救助資金『滯後』,部分貧困群眾無力墊付醫療費,看病難問題呈加劇狀態。
看病要帶全證件,報銷還要有復印件
窪興鎮農民范忠臣對記者說,去年他報銷過一筆醫療費,醫院要他出示了『身份證、戶口本、合作醫療證』,最後還要他從村委會開具了證明,前『三證』還需要復印件,整個過程他跑了兩三天。他認為,『新農合』報銷只要有合作醫療證能『證明參合』就足夠了,其他政策方面的事情與他基本『沒有關系』。
據窪興鎮衛生院一位負責人介紹,參合患者報銷之所以煩瑣,是因為目前的『新農合』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比如說醫療證並不能充分證明患者身份,所以患者必須出示『身份證』和『戶口本』,有些病人到外地看病,光憑醫院診斷還不能確認患者身份,所以應由患者所在村出具證明。
巴彥縣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新農合開展僅僅幾年時間,為維護參合農民的整體利益、確保新型合作醫療健康發展,在目前情況下只能通過比較煩瑣的報銷手續,來加強資金管理。即使這樣,上個月他們還在省城一家定點醫院查出四五份假病例,避免資金損失三四萬元。
這位負責人說,從發展趨勢看,新農合報銷制度應像公費醫療一樣方便患者,但需要建立全省聯網新農合醫療信息系統,讓任何一家定點醫院都能有效核對患者身份,而管理機構只負責對醫院進行監管,患者不再操心報銷方面的事情。
個別貧困患者墊付不起醫療費,救助資金能否提前到位
窪興鎮主任醫師王榮說,目前看兩類人看病難問題依然存在,一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群,二是敬老院孤寡老人,原因是現行的新農合報銷制度要求『患者先付清全部醫療費然後再按規定報銷』,而這兩類人恰恰墊付不起醫療費,有的甚至放棄治療。
王榮說,前幾天他接待了一個敬老院患者,病人得的是『支氣管哮喘』,兜兒裡只揣著100多元錢。沒辦法,王榮只好替他墊付了500元住院押金。而有的個別『低保』患者,因為墊付不起醫療費被迫放棄治療。
據了解,各地針對低保群眾及『五保』供養人員醫療都有特殊政策,簡而言之就是『超新農合報銷部分全部由政府買單』,問題是依然沒能考慮患者墊付不起資金問題。
巴彥縣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解決這兩類人看病難問題,僅僅依靠『新農合』顯然力不從心,一是缺少政策規定,二是新農合資金不適合『救助』。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先將救助資金提前到位,每個鄉鎮衛生院預先撥付一兩萬元『流動資金』,通過制度保證其『封閉運行』,此類問題應不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