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據大慶市政府網站消息,如果說大慶正精心描繪著一幅以277萬張笑臉為內容的巨型畫卷,那麼市政府的富民工程就是這張圖畫的亮麗底色。
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40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428元,增長15.4%。
多項舉措架起就業高速通道
7月10日10時,市民王志朋從市人纔交流中心走出的時候,臉上露出難掩的興奮。他告訴記者,自己剛剛在招聘會上找到了一份管理工作,每月工資比以前多1000多元。
在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的上半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就業措施,為有工作意願的百姓架起了就業的高速通道。大規模招聘會進校園、進企業,一場接一場地展開,一位又一位市民找到了崗位;我市還想方設法支持市民創業:降低創業門檻,為創業者提供貸款支持,鼓勵全民創業。市民寧遠在他的手工制作店裡只能忙裡偷閑地和記者聊兩句。他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後就想開個小店,今年三月份貸了2萬元小額貸款,然後就開業了。一個月收入在萬元以上,他家的生活因此而得到了很大改善。』
不但讓失業者有收入,我市還穩步提昇全市在崗職工的收入水平,建立工資收入穩步提昇機制。
在大慶城鎮居民的收入構成中,除財產性收入受股市低迷影響有所下滑外,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都有增長。
特別是工資性收入和政府提供給市民的轉移性收入,極大地支橕起了大慶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
精心經營農民殷實的家
大慶發展,最大的難點是農民收入水平偏低。為此,今年我市又打起了一場農民致富攻堅戰,絞盡腦汁讓農民富裕起來。
杜爾伯特縣農民張喜亮,今年在種地之外搞起了養殖業。看著剛剛出生的一圈豬崽,張老伯笑著說,『這些豬崽能賣上萬元錢呢!』
張老伯話說得很實在:『今年不但水稻、玉米、奶牛等可以上保險,母豬也能上保險,沒啥風險,我和老伴就商量著養了母豬。』
據了解,今年保險公司共為農戶賠付1600多萬元,其中母豬保險就有158萬元。
在近30年來的罕見的大旱面前,全市上下一起行動,氣象部門向天主動要雨,農業水利部門加緊建設抗旱井,掀起了一場氣勢非凡的抗旱熱潮……努力保證農民的種糧收入。
就像農民張喜亮一樣,算計著家中的收入,農民們心中湧起的是甜甜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