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據七臺河市政府網站消息,在全球金融危機仍未見底的情況下,我市上半年經濟逆勢上揚: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4.05億元,同比增長1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7.7億元,同比增長20.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9億元,同比增長40.0%;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1.5億元,同比增長33.8%;一般預算收入實現9.5億元,同比增長39.6%。在國際經濟衰退、全國經濟放緩且本市去年基數較大的情況下,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這是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保增長工作的結果。
狠抓項目經濟引擎動力更足
我市堅持把實施投資拉動和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之舉和持久動力,積極推進大項目建設。年初全市共謀劃工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重點推進項目43個,項目總投資440億元,億元以上的優質項目23個。這些項目建成後,年可形成產值76.5億元,利稅12.8億元,預計當年可拉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我市實施了市級領導大項目包保責任制,成立了由書記、市長掛帥的全市大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舉全市之力推進,並首次將大項目推進工作納入全市年終目標考核范圍。目前,已開工大項目14個。
優化結構從『一柱擎天』到『雙支橕』
面對主宰七臺河經濟的煤炭和焦炭市場價格過山車般地大起大落,我市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優化昇級,變煤炭主導產業『一柱擎天』的格局為煤與非煤『雙支橕』。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通過小煤礦整頓關閉、焦炭產業『關小建大』、煤化工產業精深發展等措施,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治理力度,把技術改造同淘汰落後產能結合起來,提昇了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寶泰隆98萬噸搗固焦、乾豐能源98萬噸焦化聯產、億達信公司10萬噸制甲醇等一批項目的開工或投產,不僅投資本身拉動了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煤炭資源的吃乾榨淨,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同時,大力扶持非煤替代產業,加快發展木制品、農副產品、醫藥、機械、建材等接續產業集群,特別是把發展木制品產業定為『一號工程』來抓,單一依賴煤炭的經濟結構得到極大改變。
服務增效特殊時期特殊扶持
面對金融危機,我市提出『確保重點企業資金鏈不斷,確保支柱企業不倒,確保經濟發展速度不減』的『三確保』原則。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了『百名領導進企業,扶持企業保增長;千名乾部下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萬名黨員結對子,幫助群眾辦實事』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到重點企業調研,聽取企業意見,幫助解決困難。采取了『特殊時期特殊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對煤炭、焦化企業『一費一金』實行即征即返。啟動1000萬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市級財政拿出1200萬獎勵重點納稅民營企業以及招商引資企業。加大企業貸款融資協調力度。采取設立原煤入境『綠色通道』等有效措施,積極為企業協調煤源、運輸等生產要素。組建焦化行業協會式的地域焦化企業聯合體,提高了企業抗風險能力。制定出臺了《七臺河市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五不准』規定》,開展了全市涉企部門收費核查工作,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