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坊區君華綠園小區殘留工棚裡堆滿水泥。

道裡區愛建小區殘留工棚成垃圾場。

南崗區學府名苑小區舊民宅成工棚。
東北網7月29日訊 『小區已經竣工好幾年了,樓下的工棚咋還不拆除?殘留工棚不僅影響周圍環境,且擠佔居民的活動空間』……近段時間,很多市民反映,一些新建小區殘留的工棚遲遲不拆,使居民生活空間變得混亂不堪。為此,記者對哈爾濱市一些殘留的工棚進行走訪。
殘留工棚成垃圾堆積場
27日,記者來到道裡區安隆街愛建小區。幾棟高樓附近有一用圍牆圈佔的空地,裡面幾棟簡易工棚顯得十分荒涼,且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裡面已是人走棚空,蜘蛛網縱橫交錯,破爛雜物遍地。其中一工棚旁是過去建築工人生活用的水槽,上面鏽跡斑斑。院中長滿荒草,四處的垃圾發出陣陣惡臭,讓人難以忍受。
附近的居民對記者說,前幾年小區竣工後,工人陸續搬出工棚,大院就成了垃圾場,小販亂丟爛菜,居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就連偷拉殘土的車輛也肆無忌憚地在此傾倒殘土,環境十分惡劣。
一些居民拿著當時小區的建設規劃質詢開發部門:這個大院的工棚為什麼還不拆除?原建設規劃的學校和休閑廣場怎麼沒有?但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殘留工棚成臨時居住區
南崗區學府名苑小區。小區東側,十幾名工人正在拆除幾棟活動工棚。但記者發現,住在活動工棚裡的民工卻把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搬到旁邊兩棟二層樓的舊式小樓裡,看來只是遷移而非『撤退』。
民工小趙對記者說,這個小區建設3年,活動工棚也搭了3年多。這兩棟小樓是過去的居民住宅,因不影響建樓就沒拆除,如今成了民工的工棚。他去年就搬來了。用現在的條件已算好的了,用水不用再到百米外的水管接,還有取暖的火牆,現在很多民工都把家屬接到這裡了,准備長期在此居住。
記者找到正組織拆除活動工棚的工作人員了解到,小區完工已1年多,原工棚使周圍環境惡劣,新區居民意見很大。前幾天開發商讓拆除活動工棚,可很多民工不願意搬走,便都挪到旁邊的小樓裡重新安置下來。住在這裡的民工,目前大都在道外區一個工地乾活。記者問為什麼小樓不一起拆除?他說,開發商沒讓拆。
殘留工棚成工地儲藏間
香坊區君華綠園小區。該小區已完工幾年,小區裡靜悄悄的,一角幾棟磚混結構的平房卻很熱鬧,十幾個民工正把工具和建設材料裝到車上。
把守大門的韓師傅告訴記者,過去這4棟平房是施工時民工住的工棚和建設單位在現場的辦公室。現在民工都走了,建設單位就把所剩的建設材料和工具堆放在此,由他看管。記者問,小區完工多年,為什麼不拆除這些工棚?韓師傅笑著說:『這個地方拆了,就得建花壇、修廣場,現在居民還沒有全部入住,這些工作拖個一年半載也沒多少居民過問。再者聽說,有人還想在這裡建樓。』
針對新建小區殘留工棚佔地問題,記者采訪了市房產住宅局工程處,有關工作人員說,按照新建小區驗收的有關規定,建設工棚在小區建設完工後必須全部拆除,並按規劃要求復建所屬物。但目前個別開發商用建設工棚侵佔居民用地、隱秘規劃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有關部門將加大打擊力度,以保證市民在入住新小區時有一良好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