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

樓體

室內
東北網7月30日訊 2008年,哈爾濱市新一輪棚戶區改造正式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改造棚戶區530萬平方米。去年,哈爾濱市共完成棚戶區拆遷230多萬平方米。從去年開始,部分拆遷淨地的棚改項目回遷房建設相繼開工。截至目前,部分回遷房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及配套設施建設。年內,將有1萬戶動遷居民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回遷房到底什麼樣?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道外區哈東新區采訪看到,該小區D區7號樓已交工驗收,這也是哈爾濱市棚改項目中首個交工驗收的回遷房。
回遷房功能齊全質量好
D區7號樓門窗已經安裝完畢,粉刷成黃白兩色的樓體顯得簡潔、乾淨、漂亮,寬大的落地窗設計使室內采光更好。樓裡樓外,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打掃衛生和整理庭院,為動遷居民回遷做最後的准備。
記者參觀的是該樓的5單元,單元防盜門已經安裝完畢,門上的對講系統要稍晚一些安裝。該單元回遷安置房戶型面積不等,小戶型較多,每層4戶,各家都安裝有防盜門。記者走進1號門,雖然面積不大,使用面積大約40平方米,但給記者的感覺房間明亮,功能齊全——兩個臥室分別是12平方米和9平方米,廚房、衛生間布局合理,經過廚房是帶有落地窗的陽臺,陽臺安裝有安全護欄。記者注意到,室內的電燈開關、插座等都已安裝完畢,和商品房一樣,水管、暖氣管都采用的是PVC材質的管線,暖氣片也已安裝到位。相鄰的2號門使用面積稍大,大約是50多平方米,兩屋一廚還帶有一個小廳。各樓層的房子與一樓格局一樣,但采光要好一些。據現場工作人員講,除了房屋格局、采光、門窗、防盜門這些能看到的東西外,更重要的是樓房的建築質量更好,抗震性、安全性更加可靠。
配套齊全周邊綠樹成蔭
據介紹,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三棵樹跨線橋進行大修,包括更換跨線橋的上部結構、加固下部結構等,預計9月中旬三棵樹跨線橋就可以恢復通車。而該小區距三棵樹跨線橋不到兩公裡,跨線橋恢復通車後將給小區居民回遷帶來極大的交通便利。
另外,小區內的配套設施及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也在緊張施工中。據了解,哈東新區配套設施齊全,除社區服務站、居委會、衛生站、幼兒園等便民設施外,為豐富居民業餘文化生活,小區內還設有社區圖書館、老年人及未成年人活動中心等活動場所。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周邊的綠化非常好,門前的道口頭道街兩側綠樹成蔭,有的大樹的樹齡超過五六十歲,有的達到了100年。
將搬新居居民合不攏嘴
55歲的劉樹芝動遷前就住在道口頭道街。據劉大媽講,30多年前,她結婚後搬到了這裡,一直住到現在。如今一家3口人,兒子已經27歲了。她家原來住的是自己蓋的二層磚房,有100多平方米。雖然面積不算小,可這裡不僅交通不便,而且環境惡劣,一下大雨道路就非常泥濘,污水沒到膝蓋,居民根本無法出門。有時雨水倒灌,家家都得往外淘水。去年這片棚戶區進行拆遷改造,居民都樂得合不攏嘴。動遷後,劉大媽選擇了回遷,按照有關政策,她家將得到7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兩套新房。
現在,劉大媽在哈東新區建築工地為工人們做飯,她自己也住在工地。看到回遷房一天天『長』高,劉大媽打心眼裡高興。大樓竣工後,借著工作的『便利』,劉大媽還進到樓裡,到各個房間左看看右看看。雖然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分到哪套房子,但劉大媽說,房子蓋得非常好,寬敞明亮,一家人都非常滿意。面對記者的鏡頭,劉大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感謝黨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1600戶居民『十一』前回遷
據介紹,哈東新區是哈爾濱市2008年棚改項目,該小區位於道外區道口四道街、鑄鋼街、道口頭道街、哈東路圍合區域。該小區拆遷佔地面積29.9萬平方米,拆遷戶數2015戶,規劃建築面積74.4萬平方米,回遷安置面積8.9萬平方米,回遷戶數1600餘戶。該小區於去年4月啟動拆遷,6月淨地,7月正式啟動15棟回遷安置房建設。為使居民盡快回遷進戶,道外區棚改辦提出『大乾125天,確保哈東新區回遷安置房建設2009年7月31日前竣工,拆遷居民2009年9月30日前回遷進戶』的口號。為搶抓工程進度,有關部門采取兩班施工的辦法,每天早晨天一亮就開始施工,晚上挑燈夜戰到深夜。同時,為確保安全生產,區棚改辦組織人員對工地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做到『保質保量保安全』。目前,15棟回遷安置房已全部封頂,近期各樓將陸續交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