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1日訊 30日召開的哈爾濱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將『五七工』、『家屬工』等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工作實施方案》,並確定,年底前將納入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發放到位。
據介紹,經初步統計,哈爾濱市約有『五七工』『家屬工』6.7萬人,此次審核認定的范圍為曾經在哈爾濱市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和城鎮街道居民委自行組建的從事生產自救工作的人員;黑人保發[2009]36號文件下發前具有本市城鎮戶口,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實行『統帳結合』制度前在哈爾濱市城鎮用人單位工作滿3年以上,2009年7月1日前年滿60周歲以上的人員。據悉,年底前,該批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將發放到位。按納入人員平均年齡67歲計算,哈爾濱市各級財政所承擔的補助資金共需近3億元。
五七工:五七工』是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冶金、有色、制藥、紡織、機械、輕工、農、林、水、牧、電、軍工這19個行業的國有企業中從事生產自救或企業輔助性崗位工作的,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未參加過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人員
家屬工:家屬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
由於人的身份(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不同,農業戶口的人是不能參加非農業戶口的人所從事的工作的。這樣,如果一個非農的男人娶了一個農業的妻子,而且如果這個男人的單位又正好有能力創辦一些用工單位,來安置這些自己內部職工農業戶口的妻子,那,這些雖然參加了非農的工作依然保持了農業戶口卻不被列為正式招工的女人,就被稱為家屬工。家屬工的工資和待遇都和正式職工有很大的差距。
例如那些大型企業,它們大多都有這種供家屬工工作的單位,大概都是為了企業的主業服務的性質,被稱為三產。現在這種單位和這種稱呼都已被淘汰了。所以家屬工這個詞,基本屬於歷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