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古稀老人十餘年繪出呼蘭『清明上河圖』
2009-08-01 07:19: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翹楚 張巍 徐建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訊 『要是能把呼蘭河主要景點匯集到一幅長卷上,再為蕭紅的作品配點插圖那該有多好!』17年前,呼蘭文化館美術管理乾部關子昌有這樣一個願望。為完成這一夙願,在之後的十餘年裡,關子昌將大量心血投入呼蘭市井風情系列的繪制,終於為世人如實重現了百年前呼蘭河最繁華的商業街市,系列畫作被譽為呼蘭的『清明上河圖』。

  關子昌老人早年便素愛品讀蕭紅著作,《呼蘭河傳》中的街道景物很多都取材於當時呼蘭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東西大街黑瞎子胡同一帶,書中描述的建築樣式、商鋪行業都如實地反映了東西大街的實況。但真實場景沒有任何圖片資料留存。

  1992年首屆蕭紅文化節舉辦,關子昌應當地文化部門之邀為活動作畫,《呼蘭河市井風情圖》的創造在那時起步了。由於歷史實況資料的嚴重缺失,雖經多方查找,但畫作一直未能完成。

  出於一位藝術家的責任感,關子昌並沒有就此停筆,他繼續苦苦尋覓,誓為世人呈現20世紀30年代最真實的呼蘭河市井風貌。十幾年來,他遍訪曾親眼目睹東西大街原貌的老人;重拾《呼蘭河傳》再次品讀;查找大量圖文史料,搜集呼蘭社科人文、沿河風情等歷史實況資料。

  據老人的兒子關大偉介紹,畫作卷幅較大,對作畫過程造成不便。《呼蘭河市井風情圖》卷軸長達十餘米,《呼蘭河秋逝圖》、《黑瞎子胡同》等系列畫作也普遍長達三米。因此,關老不得不在家中遍地支起畫架以橕畫布。

  如今,這些反映古城風貌的系列畫作已經完成。《呼蘭河市井風情圖》采用一路景觀相連的手法,重現了當年的天主堂、關帝廟、大十字街、西崗公園四望亭等景物。《呼蘭河秋逝圖》畫面由一河貫通,沿河的石公祠、釣魚臺、功德碑、蕭紅故居等都生動形象。《黑瞎子胡同》描繪的廟頭一帶店鋪林立、商賈雲集的情形栩栩如生,百姓士紳、香客游人和商販把廟頭擠得水泄不通的熱鬧勁兒,同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所描寫的一模一樣。這一系列市井風情圖生動、形象,具有深刻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被譽為呼蘭河的『清明上河圖』。

  如今,74歲高齡的關子昌仍未輟筆,繼續描繪家鄉的草木橋屋,以此表達對本土偉大作家蕭紅的敬仰、對故鄉文學的熱愛,以及對家鄉這片熱土的深深眷戀。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