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世界首個『馬傳貧』疫苗在哈獸研所誕生
2009-08-04 10:54:3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曉鵬 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4日訊 2001年,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評選中,『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成為全國動物醫學領域僅有的四大科學成就,這些成就全部出自哈獸研所。

  五年努力消滅牛瘟

  1948年6月1日,新中國最早的獸醫科研單位———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林處家畜防疫所在偽滿家畜防疫所的廢墟之上成立,這就是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前身。

  僅用半年時間,他們就研制並生產出抗牛瘟、抗豬瘟和抗炭疽高免血清等8種藥品17萬毫昇,挽救了數以萬計的耕牛、軍用馬匹和家畜,緩解了當時東北地區急劇緊張的牲畜疫情,確保了解放區的家畜防疫藥品及時供應。

  從1948年到1953年,哈獸研所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取得了7個疫苗、兩個檢疫措施的科研成果,在新中國動物醫學界嶄露頭角。其中,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的推廣與使用,使猖獗一時的蒙古牛、朝鮮牛、?牛的牛瘟病被徹底降服了。1956年,我國驕傲地向世界宣布:古老的華夏大地徹底消滅了牛瘟。

  世界首創馬傳染性貧血病弱毒疫苗

  在1954年到1977年的23年裡,哈獸研所取得了牛肺疫、豬丹毒、馬傳貧等97項重大成果。1964年,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成功使用,結束了豬瘟在中國長期大規模肆虐的歷史;牛肺疫Ⅱ系兔化弱毒疫苗及其綿羊適應疫苗的問世,讓中國在1996年向世界宣布消滅了牛肺疫。特別是馬傳染性貧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不僅突破了慢病毒不可免疫的理論,更是迄今為止國際慢病毒免疫理論和實踐的唯一成功范例,可為包括人類艾滋病在內的慢病毒病免疫研究提供重要借鑒。

  馬傳染性貧血病於1843年首次被法國學者報道,已有160多年的流行史。由於馬傳貧病有極高的致死率,所以一直是困擾世界養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由於其病毒屬反錄病毒科慢病毒屬,國外有學者曾預言慢病毒病無法免疫。

  我國的馬傳貧研究始於1965年,哈獸研所成立了以沈榮顯院士為主任的『馬傳貧』研究室。他們利用馬傳貧病毒接種驢體進行傳代的方法,成功地培育了一株驢強毒,並將其在驢白細胞培養物上長期連續傳代,使其毒力減弱。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他們終於衝破了慢病毒免疫預防的禁區,率先在國際上成功地研制出了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並有效地應用於我國的馬傳貧防制工作上。

  該項成果於1983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預防馬傳貧病的最有效疫苗。據我國農業部統計,10年間,該苗的應用共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5億元。

  狙擊SARS、禽流感

  2003年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發布了SARS病毒『全球警告』。哈獸研所再次挺身而出,先後自籌資金600萬元,改造並利用現有試驗設施,積極投入動物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的相關研究,建立了SARS病毒動物感染模型,進行了防治儲備性研究,滿足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004年至2005年,為了打贏禽流感阻擊戰,哈獸研所將20多年苦心研制成功的H5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轉讓給國內9家大型生產企業。憑借這個疫苗,我國在短短50天的時間裡,控制住了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和擴散。隨後,哈獸研所又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疫苗,使我國擁有了防控各型禽流感疫情的『撒手?』。

  60多年來,哈獸研所共承擔科研項目634項,獲得各類科技成果303項、各種獎勵的成果167項、通過鑒定的成果137項,獲得國家發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評選中,全國動物醫學領域評出的四大科學成就均出自哈獸研所。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