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依靠科技創新,大慶油田開發水平世界領先。趙永安攝 |
![]() |
科研人員認真對待每次試驗。趙永安攝 |
![]() |
大慶油田打響高科技新會戰。趙永安攝 |
2009年,是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
從上世紀50年代末荒原深處的油龍出世,到新世紀的曙光照耀現代化的油城,大慶油田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她的激情創造和巨大貢獻,融入了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
在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前夕,東北網記者再次走進大慶油田,回望歷史風雲,喜看油田巨變。即日起,東北網推出『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系列報道,與網友共同感受如史詩般厚重的大慶油田。
東北網8月5日訊 題:大慶油田開發50周年系列報道(三)科技創新『智』造奇跡
記者 印蕾 張東君 畢曉紅 平靜
松遼盆地面積26萬平方公裡,縱跨黑、吉、遼三省。位於松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半部的大慶油田,含油面積6000多平方公裡。
資源有限,科技無限。經歷歲月的磨礪,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大慶油田科技創新的輝煌歷史為大慶油田注入了澎湃的動力,科技的力量讓大慶油田保持了青春常在。
科技進步促發展
翻開歷史的畫卷,大慶油田的科技創新伴始終隨著油田開發建設的每個階段;伴隨著石油從勘探到采收的每一個步驟。
上世紀60年代末期,自主研發的以『六分四清』為核心的細分注水技術,不僅遏制了油田含水上昇和產量下降,而且使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28%的速度快速上產,並於1976年攀上了5000萬噸。『油田開發中油層細分沈積相得研究應用和注水開發礦場試驗』兩項技術成果,於1978年獲國家科技大獎,並取得發明專利1項,使用新型專利15項。
『五五』至『六五』期間,自主研發的井網加密接替穩產技術和長期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支橕了第一個十年穩產。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七五』至『八五』期間,實施的穩油控水系統工程,十年少注水8617萬立方米,少產液2.5億立方米,少用電15億千瓦時,多產油600多萬噸,實現增收節支150億元,並形成9項配套技術,取得15項專利,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支橕了第二個十年穩產。
『八五』至『九五』期間,大型陸相凹陷湖盆岩性勘探理論與配套技術的創新,使大慶長垣外圍新發現石油儲量15億噸。松遼盆地三肇地區低滲透薄互層油藏研究,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取得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
『九五』至『十五』期間,發展完善的聚合物驅油理論及配套技術,比水驅提高采收率10個百分點,相當於增加3億噸可采儲量,有力地支持了大慶油田的持續高產和可持續發展。此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32項、實用新型專利18項,199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居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通過推進理論和技術創新,形成了世界領先的大慶油田三大特色勘探理論及技術系列,迎來了石油勘探第三次儲量增長高峰期。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大慶油田始終致力於科技的自主創新、持續創新,逐步發展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質多油層大型陸相砂岩油田的勘探開發地質理論及技術系列,累計取得科技成果7900多項,其中國家級120多項、省部級640多項,獲國家專利1800多項,在大型陸相非均質砂岩油田勘探開發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主導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油田勘探開發成果與『兩彈一星』共同載入我國科技發展史冊。
科學發現了大慶,科技發展了大慶。
『三超』精神放光芒
提到大慶油田的科技創新,就不能不說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作為大慶油田石油勘探開發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心,這個院先後開展了3000多項研究課題,取得2225項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持和保證了大慶油田的勘探、開發生產,對確保大慶油田年產5000萬噸以上24年高產穩產,對形成和發展中國陸上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
走進研究院看似普通的白色辦公樓,懸掛在大廳一側的大幅海報上,『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行大字格外醒目。
油田科技人員對『三超』的理解是:超越權威,就是尊重而不迷信權威,勇於突破權威的論斷,並創新發展;超越前人,就是提昇前人已有認識,並敢於否定,把前人沒想到、沒做到的變成現實;超越自我,就是自我加壓,創新永無止境。
『你們提出的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口號很有氣魄,要繼續弘揚這種精神,瞄准更高目標,攻克更多難關,使大慶油田不斷煥發新的生機,為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發揮更大作用。』今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大慶油田時,肯定了油田自主創新之路和科技人員創造的『三超』精神,並提出了殷切期望。
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收率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不會忘記這樣一句話——『你們還是把三元復合驅徹底忘了吧!』這是在對大慶油田進行三次采油可行性研究後,法國專家得出的結論,他們認為:大慶搞三元復合驅,不可能!
可三采人不信邪,項目組經過一連數月的調研,在實驗室對調研結果逐個分析驗證。面對美、英、俄、法、日等國家不同系列、不同類型、不同當量的近百種樣品,與各采油廠不同性質流體配制的不同礦化度系列的樣品組合進行實驗。
當時的實驗條件落後,實驗室機器轟鳴,夏天酷暑高溫,炙熱難忍;冬天室內溫度低,儀器清洗池裡的自來水都能結上一層薄冰。科研人員就是這樣『拿下』了8萬多個實驗點,當0.1毫米厚度的實驗記錄紙堆積成幾米高時,項目組用事實突破了低酸值原油無法開展低張力化學驅觀念的束縛,得出石油磺酸鹽類等表面活性劑適合大慶油田的新結論。
三元復合驅油技術比水驅提高采收率20個百分點左右,是大慶油田實現穩產高產新的『長壽秘方』。可三元復合驅油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表面活性劑在二十世紀初尚屬國內研制空白,一直靠從美國進口。
研制『國字號』的表面活性劑,一個叫伍曉林的三采人勇敢地站了出來。3年的艱苦拼搏,4000多次反復實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表面活性劑被研制出來,實現了三元復合驅技術的重大突破。
高科技•新會戰
2008年7月16日,大慶油田隆重召開高科技新會戰誓師大會,向全體乾部員工發出總動員令,全力以赴打好高科技新會戰,向原油4000萬噸持續穩產目標進軍。
這一刻,大慶油田高科技新會戰的序幕拉開。
誓師大會上,事關『十一五』及『十二五』原油持續穩產、事關大慶油田高科技新會戰成敗、事關創建百年油田目標實現的26項重大攻關項目被鎖定,大慶人鼓足了勁,要攻下這些制約油田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技術。並提出在戰略上堅持『四個同時』,即加快核心主導技術攻關的同時,加強重大基礎理論研究;加快成熟技術推廣應用的同時,加強重大革命性技術措施研究;加快解決持續穩產技術需求的同時,加強長遠戰略儲備技術研究;加快油田內部市場適用技術攻關的同時,加強外部高端市場主導技術研究。在戰術上注重『三個結合』,即自主創新與借腦引智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單項技術創新與集成創新相結合。
在重大攻關項目的名單裡,有一個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新時期鐵人』王啟民。
『寧可把心血熬乾,也要讓油田高產再穩產』。這是『新時期鐵人』王啟民以『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革命英雄主義的榜樣,為實現油田開發建設的宏偉目標發出的堅定誓言。挑戰油田開發極限,攻克科學技術難關,高科技新會戰中,年過七旬的『新鐵人』又擔任了重大專項攻關項目《新型驅油劑驅油技術》的副項目長。
采油一廠為自己定下的任務是穩產1100萬噸,這佔到了4000萬噸總任務的1/4還強。誓師大會上公布的26項重大試驗的名單裡,采油一廠就佔了其中好幾項。采油一廠總地質師隋新光說,『所有技術攻關,只要能提高采收率,我們都要開展。每一個試驗和研究都有自己的周期,一項技術從研發到成熟,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現在我們要將它縮短到5年。』
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人們,從地面到地下,立體化鋪開,在大慶油田廣袤的探區展開著一場不見硝煙卻艱苦異常的決戰。
當年,萬人誓師大會的豪邁誓言鏗鏘有力。
如今,高科技新會戰的嘹亮號角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