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 就在外地游客爭相來哈享受哈爾濱『冰城夏都』的涼爽宜人時,身在其中的本地人也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著休閑———7月上旬舉行的2009哈爾濱之夏國際啤酒節就像一根導火索,迅速點燃了市民休閑消費的熱情:12天的時間消費啤酒1700餘噸,各項營業收入近1000萬元,拉動消費4000萬元。啤酒節的豪爽消費充分釋放了市民的休閑熱情,再次讓人感受到哈爾濱人休閑的酣暢淋漓。國際歡樂嘉年華、露營消夏節、回歸野外的登山游……這些帶有時尚印跡的休閑元素加盟,也讓市民感受到消夏的愜意。
在啤酒節吸引市民蜂擁而至的時候,專家從另一視角給出了冷靜的分析:對於這樣一個有著休閑潛力的城市而言,哈爾濱人休閑生活是不是還缺點兒什麼?
商機市民休閑需求潛藏巨大商機
休閑是什麼?世界休閑組織秘書長傑拉德·凱尼恩這樣闡述他對休閑的理解:『休閑是一種滲入城市骨子裡頭的生活狀態。』社區的一個小型健身場所、廣場的一場小型露天電影、池塘邊的一次垂釣,都是休閑。無論對休閑的理解如何,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休閑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休閑經濟對一個城市,尤其是對旅游城市而言,顯得越來越重要。
『哈爾濱人早就有這種休閑情結。』哈工大人文學院教授王雅林對記者說,哈爾濱是一個受俄風、歐風影響較大的城市,很早就有樂於休閑的傳統和習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哈爾濱市民就喜歡在假日裡帶著面包、香腸到江邊野餐;明媚的夏日,帶著帳篷到太陽島上度周末……這些場景如今仍留存在許多哈爾濱人的記憶中。市社科院旅游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晶的調查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王雅林教授的觀點:兩年前,黃金周期間到太陽島游玩的本地客人僅佔兩成左右,外地客則佔八成,黃金周瘦身為小長假後,太陽島的本地市民明顯增多;今年端午節期間,許多踏青的市民自己帶著帳篷在太陽島休閑娛樂。
資料顯示,休閑消費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2500美元時,休閑消費的增長速度會快於經濟的增長速度,社會便進入休閑消費的急劇擴張期,人們將擁有相當的經濟實力、閑暇時間投入休閑消費。2008年,哈爾濱人均GDP跨入4000美元大關,哈爾濱已經具備了休閑消費的實力。從啤酒節拉動4000萬元消費就可看出哈爾濱人休閑消費的潛力。
現狀休閑載體及相關產業相對滯後
啤酒節遷至冰雪大世界,曾有人心生『地點偏、交通不便會少人問津』的擔懮。但事實上,『江北』和『啤酒』這兩個本地人熱衷的休閑元素一結合,所激發的市民參與熱情,瞬間就抵消地點和交通因素,結果令主辦方欣喜———日均消費啤酒百餘噸、現場接待游客40萬人次。在啤酒節火爆的背後,專家從另一視角進行了理性分析:與豐富休閑文化資源和巨大休閑需求相比,『載體』顯然已成產業鏈的『短板』,也就是說哈爾濱休閑平臺與產業的發展顯得不協調,常態的休閑平臺相對缺乏。
與其他消費相比,休閑消費有其自身特點,它不是生活必需消費,而是選擇性消費。換言之,可以消費也可以不消費,而休閑設施及休閑產品的供給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滿足程度。一般而言,休閑產業以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為龍頭形成的產業系統,一般涉及公園、博物館、體育、影視、交通、旅游部門、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而且也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提供保障。專家認為,目前哈爾濱市休閑產業尚處於初級階段,休閑場所和設施分布也不均衡,在休閑產品供給上,不僅公共性供給不足,商業性供給也相對匱乏。休閑度假區建設力度不夠,市郊附近沿線的休閑產品開發滯後,一些景區建設缺乏休閑設施,休閑項目依然處於分散性、淺層次、粗放式階段。雖然市區內已打造了一些休閑場所,但是城市的游憩空間及設施依然缺乏。
不可否認,就像一個人一樣,每一個城市的休閑文化都有各自的城市性格:成都的休閑文化更加閑適,杭州的休閑文化更加小家碧玉,上海的休閑文化更加風情萬種,而哈爾濱的休閑文化則具有洋氣、酷、火爆的特點。可以說,休閑文化有助於提昇一座城市的『魅力指數』。針對目前哈爾濱的休閑文化,王雅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哈爾濱目前需要協調好『雅』和『俗』休閑場所的發展。俗文化可以有,但不能天天總是劉老根、小沈陽。哈爾濱的休閑文化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雅、俗休閑文化平衡發展,逐步提高市民的休閑品位。根據地域文化特點,讓冰城的休閑更具個性化。
出路完善休閑功能配套及休閑產業
作為中國休閑經濟的專家,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值得業內欣喜的研究結論:目前大城市裡休閑產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20%-30%,休閑產業的消費和供給往往是同時進行的,預計在2015-2020年,中國部分城市的休閑產業能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5%-40%,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值為50%。休閑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對相關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帶動一系列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對哈爾濱留有深刻印象的王琪延對哈爾濱的休閑發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他認為,哈爾濱應當增加運動健身、文化娛樂等公共產品供給。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美術館、城市公園、公共空地、商業游憩區、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大型節慶活動等都是重要的休閑活動設施與場所,這些設施和產品屬於公共產品,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為市民提供,促進休閑業健康發展。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休閑功能配套,增強城市精致感和舒適度。』多年研究旅游的王晶認為,城市的休閑功能是否完善,決定著休閑城市的品質。可以在園林景區、繁華市區等地段合理分布,滿足不同休閑需求的市民;增加游憩空間及休閑設施,在市民中倡導休閑生活方式。提高閑暇消費質量,加大健康娛樂文化場所和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發展旅游、文化娛樂、體育消費市場,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從而使方興未艾的娛樂消費發揮對經濟應有的強大拉動力。
在采訪中王晶還對記者透露一個信息,目前哈爾濱相關部門正在規劃休閑度假帶,擬將亞布力、二龍山、平山及帽兒山等地從原來的單純旅游度假區向休閑度假區轉變,將真正帶有休閑元素的設施、理念植入休閑度假帶,由此也可拉動相關產業鏈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