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訊 黑龍江科技學院緊緊圍繞服務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找准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打造礦業特色品牌,唱響為東部煤電化服務的主旋律。
一、立足特色,謀劃發展,明確服務東部煤電化建設思路。分析當前學校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我省高教強省戰略、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為學校建設發展提供的歷史性機遇,不斷深化『努力創建服務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新型科技大學』的實踐載體,進一步明確了服務能力強和特色鮮明的內涵:服務能力強,主要體現在高質量的人纔培養能力、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發與轉化能力、高含金量的政府決策諮詢能力、高效益的解決區域經濟與煤炭行業發展難題能力;特色鮮明,主要體現在以『大礦業』為標志的學科專業特色,以『思想道德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為標志的應用型人纔培養特色,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教育理念、『自強不息、創業創新』精神為標志的大學文化特色。隨著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校強化『大礦業』特色,積極服務我省東部煤電化發展的目標更加清晰。
二、圍繞服務,發揮優勢,確定服務東部煤電化建設具體措施。以『大工程』為背景,以『大礦業』為特色,進一步架構和優化礦業學科專業體系。成立了為黑龍江省煤電化基地建設做貢獻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抽調專人先後走訪了省人事廳、科技廳等政府職能部門,雞西大學等7所學校以及雞西、七臺河等六個東部城市,摸清了東部煤電基地建設人纔資源現狀,起草了《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人纔保障子規劃》。同時,派出22個調研小組,深入煤礦一線,聯系和落實了校企聯合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近百項,企業可提供研發經費近3000多萬元。利用『大礦業』學科資源與龍煤集團等大型煤炭企業合作建立省礦業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圍繞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煤炭行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優化科技主攻方向,為煤炭企業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優化機械工程學科、煤研所、校辦產業公司等優勢資源,與IMM國際煤機公司組建煤機研發中心,重點對大功率、滾筒式采煤機進行合作研發,並實施產業化。優化化工學科資源,搭建『大煤化』平臺,以建立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為依托,以煤為重點,加強基礎研究,積極開展科技開發,努力服務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
三、打特色牌,走集成路,取得服務東部煤電化建設初步成果。明確以礦業工程主體學科專業為核心和主線,集成機、電、岩土、化工、材料、信息等相關學科,打造『大礦業』特色,提昇學科專業實力和服務能力。按照『扶優扶特、差異發展』的思想,對安全、機械、化工等學科專項投入,加快建設,使其在某些領域躋身國內先進水平;積極推進科技工作轉型,強化『質量性、戰略性、組織性、導向性』,把解決企業生產實際重大問題、緊迫問題作為學校科研的重要內容,著力提昇科技水平和服務能力。通過了由省財政廳、教育廳聯合組織的論證會,將組建礦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地方煤礦安全生產技術服務中心、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站、高層次人纔培訓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發中心5個研發機構,以煤礦高效開采工程技術、煤礦安全關鍵工程技術、煤礦機電設備工程技術、潔淨煤與煤化工工程技術和煤伴生礦物資源利用工程技術為重點研發方向,分三年(近期、中期和遠期)進行,預計可獲得35項專利、研發產業化項目35項,為企業新增效益12.5億元。與雙鴨山分公司東榮二礦共同組建了采煤安全技術研究所,承擔科技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新工藝新技術推廣工作,取得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數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