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第七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發展學術研討會12日在哈爾濱舉行,12名臺灣專家和我省專家學者探討了黑龍江省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對策。會上有專家指出,黑龍江省休閑農業游發展潛力巨大,可在『三角一邊』打造休閑農業黃金帶。
據了解,哈爾濱都市農業游興起於1999年。目前,哈市共建有市級農業科技園區15處、82個小區。特色的休閑農業區,每月接待游客數萬人。
據了解,我省其他城市周邊發展起來的休閑農業區也成為當地旅游消費的新熱點。根據省科協調研統計,省內13個地市都在開展休閑農業游項目。哈商大旅游烹飪學院教授石長波說,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發展休閑農業游條件優越、前景廣闊。黑龍江的自然景觀多樣,生態環境好,而且農業歷史悠久,農業景觀類型多樣,還有豐富的民俗文化,開發潛力巨大。另外,隨著城市化發展,城裡人到鄉村旅游會越來越多,客源市場巨大。
臺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樹宏認為,現在的農業已搖身一變為旅游農業、休閑農業和養生農業。他為我省劃出了『三角一邊』的休閑農業黃金帶。三個三角形分別是哈爾濱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黑河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哈爾濱市。『一個邊』是哈大齊工業走廊。『以高科技農業為主導,同時發展精致農業。在精致農業中打造養生有機農業、休閑旅游農業。精致農業由農墾系統建立示范,嘗試不同新模式,然後由小農戶選擇試辦,形成加盟連鎖的模式,減少一窩蜂的資源浪費。』
休閑農業·問題
缺乏統一規劃經營互相模仿
雖然我省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潛力巨大,但專家認為缺乏統一規劃降低了景區的規模效應。
哈商大旅游烹飪學院教授石長波指出,我省發展農業休閑游缺乏統一規劃,目前全省沒有一個完整的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整體規劃,也沒有相關的區域規劃。他認為,休閑農業游與傳統旅游景點之間缺乏聯系,從而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最終難以發揮規模效應。
專家還指出,我省休閑農業游產品個性化不夠。省科協指出,我省的一個市除建起多處大規模休閑農業示范區,還有『農家樂』模式的小景點123處,經營互相模仿。『吃農家飯、鉤魚、卡拉OK等,院落設計上互相模仿,有些休閑農業游失去了農味、野味、鄉味。』一位與會專家說。
休閑農業·現狀
調查顯示:我省八成以上休閑農業區虧損
近年來,休閑農業在省內遍地開花,但經營成功的例子還比較少。有數據顯示,我省有80%以上的休閑農業區虧損。
經過調研,省科協副主席閆永華指出,我省休閑農業區數量眾多,但效益低下。『休閑農業開展幾年來,經營成功的例子還比較少,一些休閑農業還處於慘淡經營的困境。有調查顯示,我省有80%以上的休閑農業區虧損。』
究其原因,他認為主要是區位選擇上存在失誤。休閑農業區的選址主要以四種區位為主:大中城市郊區、特色農業基地、著名旅游景區附近和度假區周圍或度假區內。目前一些休閑農業區位置選擇不恰當,使游客在路上消耗的時間太多,難以在短暫的周末或一天的時間內及時往返。
而季節性強,旅游休閑旺季短也是影響經營收入的原因。一些大型的休閑農業區利用智能溫室來延長觀賞及旅游采摘的時間,但是這種智能溫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巨大,自然盈利空間變得很小。
休閑農業·支招
臺灣專家:休閑農業游要用情感營銷
有好資源、好產品,還要有好的營銷方式,纔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臺灣專家段兆麟以農場休閑游為例,列舉了一些休閑農業區的營銷方式。
有人問臺灣農業休閑游特色的是什麼?段兆麟說:『把農產品當成體驗品。以農場為舞臺,以山林田園景觀為布景,以游客為主角,以農產品為道具,設計體驗活動的劇本,創造出值得游客回憶的活動。當游客對實際體驗感到滿意時,就會樂意付錢。』通過這些體驗,消費者連帶對產品也會產生好感,而農場適時地營造出濃濃的人情味,也就達到了情感營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