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經濟企穩回昇 GDP保增11%下半年須達13%
2009-08-13 11:23: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年初以來,黑龍江省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為主題,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和衝擊,全面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初步遏制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勢頭。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11億元,同比8.9%,增幅比一季度提昇2.9個百分點,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農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市場、金融信貸、工業生產和居民收入走勢趨好。但要完成全年11%的增長目標,下半年同比增幅需達到13%,保增長形勢依然嚴峻。我省危機中尋良策,經濟企穩回昇勢頭將得以延續。

  經濟運行面臨五大難題

  雖然上半年我省經濟回暖跡象明顯,但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石油、煤炭以及農產品等價格走低、工業下游行業不景氣,對外貿易特別是對俄出口困難等因素影響,直接波及我省實體經濟正常運行,而且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已成為當前影響我省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部分企業經營艱難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萎縮,企業間相互拖欠貸款,產成品和應收賬款餘額兩項資金佔用不斷增加。據初步測算,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流動資金缺口在400億元以上。石油、原材料價格陡降,大豆、玉米期貨價格持續走低。目前國外進口大豆到大連口岸價每噸2900元,比我省大豆低700元,我省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裝備制造、石化等行業部分已簽訂單延期交貨,新增訂單大量減少,企業開工不足。今年以來,哈電站集團新增訂單同比下降40%,大量發電設備在手合同延期執行或無法執行。一重集團傳統產品訂單減少。受沿海地區中小制造業企業產能萎縮影響,齊二機床新增訂單同比減少近30%。企業產品庫存增加,積壓嚴重,導致企業資金鏈越繃越緊,企業資金緊張矛盾進一步加劇。

  齊軌道裝備公司:利潤指標躍居全國鐵路貨車行業第一。劉青林 攝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不確定因素增多

  今年春耕時節持續乾旱長達1個月,全省超過9000萬畝耕地受旱。6月份以來,持續低溫、多雨、寡照,個別地區發生較大汛情。前旱後澇、旱澇交替的異常氣象條件嚴重影響了苗情,給農業增產造成較大壓力。奶業和生豬生產波動較大。受『三鹿奶粉』事件和國外大量優質產品低價進入國內市場的影響,年初以來,全省鮮奶收購價格一路走低,目前全省鮮奶收購平均價格1.97元/公斤,同比下降20.2%。據生產部門測算目前飼養一頭年產5噸奶的奶牛平均收益和成本持平,鮮奶收購價格較低,全省飼養奶牛虧損面達75%;2007年以來,可繁母豬過量增長,商品豬市場供大於求,育肥豬價格已經低於盈虧平衡點。

  二龍山農場大力推進農區工業化進程。王亞光 攝

  對外貿易形勢比較嚴峻

  俄羅斯經濟衰退對我省進出口的影響日益加劇。盧布貶值、政策壁壘使我省對俄貿易企業困難增加。

  上半年,全省對俄貿易額累計完成26.3億美元,同比下降39.6%,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同期51.0%降至34.6%;國際市場大宗商品低價效應在進出口中進一步體現,全省資源類商品出現了進口量上昇、金額驟降的情況,上半年,全省進口原油56.6萬噸,增長26.5%,但受價格因素影響進口金額下降了40.3%,僅原木和原油進口額累計減少3.8億美元,影響全省進出口總額下降4.5個百分點。

  財政收支壓力較大

  受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利潤下降、原油價格下跌和稅費減免政策等因素影響,全省一般預算收入持續回落,由1月份的23.1%逐月下降至上半年的1.8%。目前看減收因素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保證財政持續增長的困難很大。而『保增長、擴內需』各項措施的逐步落實和重點領域的保障性支出,又需要增加政府投入,特別是落實中央投資配套資金任務艱巨,全年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約125.4億元,財政資金比較緊張。

  就業壓力較大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不斷蔓延,對我省就業產生較大的衝擊,導致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一是經濟增長速度趨緩,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減弱。2008年我省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用工明顯減少,其中制造業減少8.4萬人、采礦業減少1.8萬人、建築業減少5.0萬人。今年上半年,僅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比上年末減少3.1萬人,下降0.7%。部分外貿出口型企業減少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據調查,綏芬河市約佔67%的木材加工小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企業用工減少;二是高校畢業生壓力。全省70所普通高校2008年及以前累計有11萬名左右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加上今年新畢業21萬人,共有32萬人需要就業。

  總體來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省經濟發展還會面臨較大困難和諸多不確定因素,保增長的形勢不容樂觀。


 

  主要經濟指標呈現『五降』

  今年上半年,我省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在『六好』的同時也出現了『五降』,即工業經濟效益、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繼續回落,但與前幾個月相比有明顯的收窄或趨穩跡象,財政收入持續在低位徘徊,市場物價繼續走低。

  工業經濟效益下降

  全省工業經濟受國際市場緊縮,以及資源類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經濟效益下降明顯。上半年全省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24.9億元,同比下降14.4%,降幅比前5個月減少1.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591.4億元,同比下降46.4%,其中利潤321.7億元,同比下降58.9%,分別比前5個月減少2.5和3.2個百分點;地方工業實現利稅152.2億元,同比下降3.4%。前五個月全省企業虧損面33.5%,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比前一季度下降4.6個百分點。虧損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以及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洗選業。

  哈飛集團技術員正在對新型飛機進行檢測。記者郭俊峰 攝

  外貿進出口繼續下降

  年初以來,全省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的下滑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降速逐步趨緩。6月份,全省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8%,降幅比5月份減少5.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76.0億美元,同比下降10.9%,居全國第6位,增幅回落34.4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降幅收窄

  年初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世界經濟衰退的雙重影響,我省利用外資面臨重重困難,但出現一些積極回暖的信號。實際利用外資降幅一季度達到最大下降31.7%,之後逐步收窄,前四、五、六個月分別下降20.5%、18.3%、9.0%。上半年,全省中外合資企業新簽外資項目19個,同比下降42.4%,合同外資金額3.1億美元,增長24.8%,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下降27.8%。外資企業新簽項目58個,增長28.9%;合同金額2.8億美元,下降38.2%;實際金額2.5億美元,增長2.1%。

  財政收入增幅持續回落

  上半年全省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92.8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3.1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呈逐月減緩趨勢,由1月份的增長23.1%,下降到1~6月僅增長1.8%;地方財政支出713.8億元,增長19.7%,增幅回落37.6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支出658.6億元,增長23.2%。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重點支出分別增長50.3%和41.6%。

  市場物價逐月走低

  上半年全省CPI同比下降0.9%,連續四個月下降,從商品類別看,呈現『四昇四降』,即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幅度在0.2%~1.9%之間;衣著、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幅度在0.9%~3.6%之間。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19.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5.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4%。


 

  抓住新機遇尋求快發展

  雖然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把世界經濟帶進增長低迷期,但也恰恰是新一輪競爭的起跑期,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期,新興產業的發育期。金融危機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針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省將采取措施保證我省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

  開發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戰略目標,我省將在幾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我省工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失衡的結構上,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相對滯後。金融危機的發生,迫使我們加快結構的戰略昇級。結合國家產業振興規劃部署,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昇級,不斷提高加工層次,促進產業向高級化發展,加快產業集聚程度,依托高新技術全面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二是抓好產業項目和高技術項目建設,著力推進生物工程醫藥、大重型數控機床、120萬噸乙烯擴建等100個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和資源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提昇工業園區的產業集聚能力;三是加大對企業技術進步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新技術,推動產品更新換代;四是著力發展畜牧業、旅游業、物流業、房地產業、內外貿、建築業、文化產業、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使這些產業盡快成為支柱產業,增強經濟的發展後勁。

  為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保障

  一是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充分利用現有各種網絡和市場信息資源,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展會,促進產品銷售。加強銷售渠道建設,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提高應用電子商務能力,不斷創新商業模式,穩定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二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企業要著重加強基礎管理,挖掘降低成本潛力,提高勞動效率,向管理要效益;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壓縮應收賬款和產成品資金佔用,壓縮資金周轉周期,不斷提高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力保資金鏈安全。三是加強信貸資金支持。各級政府及部門要組織銀行機構與企業密切合作,大力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共建有效合作平臺,開展多種形式對接,集中解決重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經濟合作

  密切關注國際特別是周邊國家貿易政策取向,面對國際市場需求減弱的挑戰,緊緊圍繞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加強與俄羅斯遠東開發規劃項目對接,加快對俄出口加工園區建設,鞏固提昇對俄經貿科技合作優勢。及時為企業提供經貿合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政策和貿易信息,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幫助企業尋找貿易發展商機。抓住綏芬河中俄保稅區獲國家批准契機,以及俄羅斯鼓勵出口,實施板材出口零關稅等政策,加快保稅區和重點口岸建設改造步伐,促進同江鐵路大橋、黑河大橋、洛古河大橋和密山跨境鐵路三橋一路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境外以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擴大利用境外、省外資金規模。

 

黑河口岸首批豪濼重型卡車出口。邱齊龍 攝

  引導種養殖戶科學合理養殖

  加快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戰略工程,加強對養殖戶科學飼養技術指導,有效控制可能發生的疫情,確保養殖戶有利可圖,有利可賺。有計劃組織實施規模化養殖,向養殖大戶、養殖能人集中,增強抗風險能力。加強農畜產品市場信息服務工作,及時了解市場供求情況和相關價格信息,使養殖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發展生產,避免盲目生產,切實保護養殖戶積極性。

  為實現全省年度新增就業6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的目標,要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加大公共就業服務和援助力度,鼓勵以創業帶就業,穩定就業局勢;以省委提出建設『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為牽動,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拓展就業領域;積極提供就業、創業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提供服務。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