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記者 顧碩)近20天來,大慶市平均降水量僅為6.3mm,比歷年同期少34.2mm,不到歷年的一成,旱田受旱面積增長較快,部分沙質土壤的大田玉米等作物,出現了打綹、底葉變黃現象。截止目前,大慶市旱田受旱面積達到301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31%,其中重旱面積達92萬畝。受旱區域主要集中在肇源縣、肇州縣、杜蒙縣和大同區。水田灌區無受旱現象。
據氣象部門分析預測,未來十天內,大慶市基本無有效降水,高溫天氣仍將持續,旱情將進一步加重。
針對嚴峻的旱情,大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落實省裡關於抗旱減災奪豐收的部署,結合大慶的實際,加大了抗旱力度。
8月13日,大慶市對抗旱工作又進行了再部署、再動員,並要求堅決克服靠天等雨的麻痺思想、僥幸心理和畏難情緒,全面掀起抗旱工作的熱潮,盡最大努力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當前,各縣區已緊急行動起來,全力投入到抗旱工作中。據統計,全市日出動抗旱機動車輛1200臺,每天投入抗旱的人力達8.5萬人。自8月6日以來,水務部門堅持每兩天一報旱情動態,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
目前,大慶市已建成旱澇保收田面積569萬畝,其中旱田節灌面積483萬畝(噴灌410萬畝,膜下滴灌7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8%。建成各類大小抗旱水源井70000餘眼(大井16000眼),配套各類抗旱設備13000多臺(套)。旱情發生後,全市上下不等不靠,迅速啟動各類抗旱設施,根據作物的不同特點,做到能滴灌的滴灌,能噴灌的噴灌,能溝灌的溝灌,晝夜開機提水,實行歇人不歇機,能灌一壟是一壟,能灌一畝是一畝,提高了抗旱工作的實效。目前,玉米膜下滴灌地塊和重旱地塊已基本澆灌一遍,效果良好。據統計,自7月下旬受旱以來,全市已累計完成旱田澆灌面積179萬畝。
通過近幾年的旱澇保收田建設,大慶市抗旱水源工程數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旱田覆蓋區域55%以上有節灌設施。但針對當前特殊伏旱情況,提高抗旱水源保障依然是最有效的抗旱措施。大慶市已經提前啟動明年旱澇保收田建設計劃,著手在無井地塊搶打一批抗旱井,確保抗旱工作取得實效。
當前旱情仍在發展,抗旱奪豐收的任務十分艱巨。下一步,大慶市將繼續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加強對抗旱減災工作的領導。繼續充分發揮現有水源的作用,切實加大澆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重點。做到防汛抗旱工作兩手抓。始終保持『旱情不除、抗旱不止』的旺盛斗志和務求抗旱全勝的堅定信心,努力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影響到最小,確保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