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蕭軍日記裡的趙洵
2009-08-16 08:48:5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江南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945年3月11日,蕭軍在日記裡說到趙洵,他說:『一個女同志名叫趙洵的來訪。我還是11年前在哈爾濱一個舞臺上見過她,她演《蘇州夜話》中的賣花女,記得她使我感動得流過淚,那時她在工業大學讀預科,約十七八歲的年紀。如今已蒼老了類乎個小老太婆,雖然她的舉動還很活潑敏感,容易臉紅。有一雙大眼睛,圓臉,明淨的前額。她懂俄文,曾譯過《靜靜的頓河》一部分,現一面在俄文學校教書,一面和人共譯托爾斯泰一部約八十萬字的作品。她說我們曾見過幾次,在哈爾濱時,也到我們住處看過蕭紅,但我一點也記不起了。她也提到過在上海維也納舞廳見過李瑪麗的故事,那是淒涼的「林妹妹」。……她是吉林烏拉街人。』不足300字,信息量很大,勾勒出趙洵的形象以及來延安前的主要經歷,蕭軍為我們留下珍貴的一頁歷史。這是蕭軍從黨校三部轉到魯藝初期所記。

  引起我對這則日記的關注,是因為上個世紀50年代,趙洵在外國語專科學校任副校長。我在團市委大學工作部工作,常去外專,也有機會參加學校一些會議和活動,特別是1956年發生罷課事件,我幾乎天天到學校去。學校兩位女校長即校長王季愚和副校長趙洵,她們都是有學問的老乾部。團市委書記左毅、郝天佑,還有尚鶴祥,不止一次向我描述兩位校長的輝煌革命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趙洵是我當時非常尊敬的長者,也算是我青年時代的崇拜人物之一。

  我從書架上找出趙洵寫的《我在哈爾濱參加抗日斗爭的情況》,最近又讀李錫胤學生贈送的《語言·詞典·翻譯論稿》中的《趙洵小傳》,還有《霜天星影詩詞手稿》裡寫的幾首懷念趙洵的詩,趙洵在哈爾濱的革命活動大略情形,更加生動,更為清晰。

  趙洵出生於吉林一個富有的滿族家庭。祖上是清代世襲二品貢官,父親曾留學日本,後在吉林一家錢號(銀行)任職。趙洵14歲參加抗日活動,是一位少年愛國者。1931年考取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此間,和高年級參加抗日的同學任震英相識,她也參加學生會工作,幫助抄寫抗日油印刊物《玫瑰》。1933年參加抗日大同盟。就在這個時期,她參加學生會劇團,演出《蘇州夜話》、《湖上的悲劇》、《南歸》等話劇。蕭軍看過趙洵飾演的賣花女,感動得流淚,可見她是一位好演員。趙洵曾訪問過蕭紅,幾次和蕭軍見面,也當在此時。

  趙洵因演劇結識了導演,也就是她未來的丈夫黃一然。黃一然原在北平劇聯工作,去蘇聯學習路過哈爾濱,應約擔任劇團導演。他借說戲的機會,向演員宣傳抗日,介紹《共產黨宣言》等書籍內容。趙洵說:『聽了他的講解,好像一扇窗戶打開了。』她1934年即參加共青團,同年轉為共產黨員,決心做一個『不怕死,不怕犧牲』的革命者。

  她從此不再做公開的群眾工作,轉做地下交通員,經常出入馮仲雲等人的住所,奔走於抗聯的各個聯絡點,傳遞信息。她還說:『我參加革命第一件事是經濟上幫助黨。』她是富家子女,家裡每年都給她200多元壓歲錢,宿費全部由家裡供應,每年有860元獎學金,手頭很寬裕。她就改變吃零食習慣,生活上力求節省,把省下來的錢,全部交給黨組織,作為活動經費。韓光受重傷住院的費用,其中就有趙洵的資助。

  那時,趙洵住在鐵路職員彼廖茲金夫婦家裡,活動比較方便,得以順利地為抗聯籌集藥品和生活用品,支援前方將士與日本鬼子血戰。

  1935年5月,由於轉移文件泄密,黨的組織包括工大地下黨組織,受到極大破壞。趙洵開始轉移。父親讓她去法國留學,她堅決拒絕,誓言不離開抗日救國的主戰場。

  1936年趙洵經北平去上海,在塔斯社的《中國導報》任翻譯。此時蕭軍、蕭紅也於1934年夏離開哈爾濱,同年11月來到上海。異地相逢,纔有『在維也納舞廳見過李瑪麗的故事,那是淒涼的「林妹妹」』的往事。這裡的李瑪麗是誰?據舒群介紹:瑪麗是個氣質極佳的大家閨秀。在座的一位音樂學院女教師問:『那是聖母瑪麗婭的形象?』他莊重地點點頭說:『是的。她是那麼神聖,使你不可能產生什麼邪念。她非常漂亮,一位戲劇家愛她愛得不得了,可他不敢向她表示。後來大家都去了上海。到上海後,這位藝術家愛得在草地上直打滾啊,可是就是不敢找她表示。她與藝術家的友情處在恰當的位置就終止了。後來也不知瑪麗上哪去了。他又說:『你們可以去看看孔羅蓀,他那兒有一張李瑪麗的相片』。蕭紅有《幻覺》一詩,說到『名字叫marlie』,即是此人。

  蕭軍是1940年去延安,趙洵是在上海淪陷後,去晉察冀邊區,為晉察冀華北聯大教師,1944年春天,趙洵也碾轉來到延安,於是纔有1945年3月11日三度相逢,蕭軍的日記留下這段相遇的歷史片段。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9月23日,蕭軍再次回到哈爾濱。趙洵也和丈夫黃一然一起回到東北,只是趙洵最早去的是北安省,在省委、省政府擔任機要秘書,後被調到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參與外國語學校復校籌備工作。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附設外國語學校改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學校,趙洵出任副校長,也來到哈爾濱。蕭軍於1948年12月17日遷往沈陽,經過撫順,終於去了北京。其間,蕭軍和趙洵是否相遇?沒有考證,只好存疑。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