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訊 日前,哈爾濱首屆國際兒童劇演出季暨第二屆優秀兒童劇藝術節即將落下帷幕。從7月15日開始,在為期30餘天的藝術節期間,11部近30場次的中外兒童劇在本埠登臺亮相,這在哈爾濱兒童劇演出史上是空前的。
不但有『洋版』的迪士尼加盟,更有『中國兒藝』、『武漢人藝』等國內知名藝術團體的獲獎劇目捧場,再加上近兩年來已經在本埠逐步打開兒童劇市場的哈爾濱話劇院、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的參與,這個夏天,哈爾濱的小觀眾大飽眼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兒童劇藝術節已經連續兩年在暑假期間舉辦,給暑期的兒童文化生活吹來了一股清風。在沒有了『聯票看電影』的今天,暑期的兒童劇藝術節上演的眾多劇目,足以把孩子們『喂飽』。
近年來,兒童劇這個此前全靠『學校包場』的劇種,已經先於成人話劇逐漸火爆起來。據了解,哈爾濱話劇院現在的主要票房收入是靠兒童劇來支橕的,在整個演出市場上,兒童劇正在異軍突起。記者了解到,2008年春節期間上演的童話劇《三只小豬》被業內人士稱為『試水之劇』,成為哈爾濱市兒童劇市場化運作的『裡程碑』。憶從前:多演多賠不演不賠前『小豬』時代,兒童劇大都是在『包場』看。因為存在安全隱患,還涉及收費問題,學校和教育部門的態度相對冷淡,確切地說是『能推就推』,兒童劇常常是排演出來卻缺少觀眾現在對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提到兒童劇,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起《三只小豬》、《白雪公主》、《綠野仙蹤》……這些一年多來陸續上演的兒童劇,已經在一定范圍內深入人心。但是,此前哈爾濱就沒有兒童劇嗎?為什麼大家對『小豬』之前的劇目沒有印象?
哈爾濱話劇院院長車承濱介紹,其實兒童劇的排演一直都有,但是以前的演出主要是依靠教育部門幫助,組織在校的中小學生包場觀看。『兒童劇有相當一段時間是演出團體排演出了劇目,但是沒有能力組織小觀眾來看,處境是非常尷尬的。』車院長說:『那時必須依靠教育行政部門,由他們幫助我們組織學校的學生觀眾,很多劇目甚至是多演多賠,少演少賠,不演不賠。』
以前排演的兒童劇也存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雖然制作精良,甚至很多都參加全國的展演並獲獎,但卻很難吸引孩子的目光。『為什麼?因為過於說教了。一提到兒童劇,首先編劇的思想就有框框—————要有教育意義,要讓孩子們看過後心靈受到觸動,或者明白某個道理。那時的劇目基本都是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補充。經常我們在劇場裡可以聽到老師要求學生回去要寫觀後感,這使得很多孩子把看劇也當成了上課。』車承濱說。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這種『說教』框框的束縛下,兒童劇創作的題材已近枯竭,各個演出團體排演的兒童劇雷同不斷、衝突不斷。可能故事情節不一樣,但主題都差不多,看過幾部之後,孩子們都會弄混了,這也是兒童劇沒有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准定位:『抓住』孩子和媽媽『小豬』誕生,標志著哈埠兒童劇成功地邁出了市場化運作的第一步。這部『親子劇』首次在哈爾濱亮相,就備受追捧。兩萬元制作費用的《三只小豬》創下了20萬元的『奇跡票房』2006年的夏天,哈爾濱話劇院開始著手改變兒童劇的尷尬局面。專家們意識到要讓兒童劇真正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就要讓孩子們在看劇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要讓孩子沒有任何負擔觀看兒童劇。
通過對上海、北京、安徽、山東等地的走訪,專家們幾經論證最後將突圍點定在了『親子劇』上。『過去我們開拓的兒童劇市場,「抓手」是教育行政部門,具有教育意義的兒童劇先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纔有可能推行下去。現在我們改路子了,開拓市場要「抓孩子」「抓媽媽」。』車承濱說:『「親子劇」大多數都是由媽媽帶著孩子來觀看,所以我們選作品時就考慮首先要選一部孩子的媽媽熟悉,至少似曾相識的作品,因為小觀眾定位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年齡段,所以《三只小豬》順利入圍。這部劇在南方城市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據了解,作為哈埠兒童劇創市場的『試水』之作,『小豬』可謂是不負眾望。2萬元的小投入,現在已經創造了20萬元的票房。據了解,『小豬』是哈爾濱話劇院大劇場話劇裡投入最少的一部,因為當時只是『試驗品』,所以制作成本較低,甚至可以說哈爾濱話劇院當初對於『小豬』能不能回收成本心裡也沒有底。據介紹,《三只小豬》首演是在2008年的大年初三,當初『小豬』的市場運作人員曾想過在大年初一開演的,但是『大過年的到底市民會不會買賬?』『冰天雪地的能不能吸引來觀眾?』……一切都是未知數,於是他們將首演時間定在了大年初三。『現在看來,我們的動作還是過於保守了,「小豬」上演時臺上演員與臺下小觀眾互動時的火熱場面,我們看了眼睛都是濕濕的,我們這些主創人員都有心跳過速的感覺。在追打「大灰狼」時,臺下的孩子一起喊:「我們幫你打———」,包括第二部《白雪公主》上演時,白雪公主要吃毒苹果時,臺下孩子又喊:「別吃,別吃,有毒!」這些互動的細節告訴我們,我們的試驗成功了,路走對了,哈爾濱兒童劇的春天要來了。』冷思考:市場需要良性推動『小豬』時代剛剛形成,兒童劇市場既需推動也需要保護。就如同自然資源一樣,要適度利用,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和城市整體的文化發展狀況從開始嘗試改革,到目前闖出兒童劇市場的一片天下,哈爾濱的藝術團體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但是車承濱院長直言:『哈爾濱兒童劇市場的良好局面纔剛剛開創,市場還不成熟,還需要進一步培育和鞏固。』
對於今夏一個月的時間裡,上演近30場次的兒童劇,一些業內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見。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哈爾濱兒童劇市場開發的哈爾濱話劇院副院長丁軍說:『在豐富了暑期孩子們文化生活的同時,這種密度的演出還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如果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這些場次還遠遠不夠,但是哈爾濱的兒童劇市場還剛剛培育起來,還不成熟,高密度的演出可能會造成「觀賞疲勞」,疲勞就會低迷。』
與丁軍的看法不謀而合,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趙國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兒童劇不論怎麼闖市場,其『公益性』是不容忽視的,哈爾濱乃至全國兒童劇演出市場還都是一個正在成長,而非成熟的市場,還都處於培養市場的過程中,動輒百餘元甚至幾百元的票價,對哈爾濱兒童劇市場現狀和哈爾濱市民的消費水平都是一個考驗。趙國忠院長認為,兒童劇普及和教育的功能是不應該丟的,在一條腿『搶市場』的同時,另一條腿還應該堅持走『進校園』路子。『希望「演出季」活動在豐富哈埠兒童劇的同時又能獲得可觀的票房,大家「雙贏」。同時也希望哈爾濱的孩子家長們不會對目前較高的票價形成「恐懼」,因為畢竟本埠自己的兒童劇還在努力地走平民化之路。』哈爾濱話劇院副院長丁軍說。新紀元:兒童劇票房的一路飄紅『小豬』時代來臨,多個藝術團體的多部童話劇炒熱哈埠兒童劇市場。在哈爾濱孩子有劇可看,隨時能看的時代到來之時,藝術團體也因此而一改演出賠本的尷尬局面,實現了兒童劇票房的一路飄紅《三只小豬》成了哈埠兒童劇市場的『分水嶺』,也結束了兒童劇依靠學校組織包場纔能拉來觀眾的尷尬局面,而且把兒童劇從過去的收支勉強持平,甚至賠本演出的『泥潭』裡拉出,一舉成為話劇市場上的『票房大戶』。《三只小豬》之後,哈爾濱市話劇院陸續又排演了《白雪公主》、《小紅帽》、《綠野仙蹤》和《丑小鴨》,制作越來越精良,票房也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先後排演的卡通劇《亨特與格雷特》、《皮諾丘歷險記》、《白兔歷險記》等劇目,哈爾濱多維卡通劇團的《杜立德冒險記》、《湯姆歷險記》等劇目,把哈爾濱兒童劇市場一下炒熱。
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趙國忠告訴記者,現在哈爾濱『兒藝』已經形成了兒童話劇、卡通劇、龍江皮影劇『三足鼎立』之勢。『龍江皮影劇是我們從老一輩藝術家那裡傳承下來的,已經入選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在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卡通劇是我們「兒藝」走市場化運作的主力,兒童話劇是我們的精品創作主力。前不久我們的兒童話劇《花季如歌》獲得「五個一」工程優秀文化作品獎,哈爾濱的兒童劇市場正在散發著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趙國忠說。因為哈爾濱『兒藝』和多維卡通劇團沒有自己的固定劇場,他們排演的兒童劇很多都在哈爾濱話劇院大劇場上演,再加上哈爾濱話劇自己排演的多部兒童劇,『到話劇院看兒童劇』已經成了哈爾濱兒童劇的『品牌』。記者了解到,現在哈爾濱話劇院大劇場裡,每周至少都會有一部兒童劇上演。
對於目前火爆市場的眾多劇目大都是『舶來品』而少原創的現狀,車承濱表示,並非是藝術團體缺少原創作品,選用一些家長和孩子都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是為了更能吸引觀眾培育市場,這也是兒童劇市場剛剛起步的『初級階段』的營銷策略。『等到兒童劇市場有了穩定的票房、穩定的觀眾群體、穩定的劇目上演之時,市場就走向了成熟,作為藝術團體也就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相信原創作品會成為未來兒童劇市場的主力軍。』車承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