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獲雙贏 『後四廠』涅槃重生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 在大慶,提起『後四廠』,都知道那是一片老城區,與大慶油田相伴相生的混凝土構件廠、金屬結構一廠二廠、防腐管道一廠二廠等一批老企業坐落在那裡。
如今,說起『後四廠』,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那裡是『後四廠』的『新家』。歷經近半世紀風雨的『後四廠』老企業在這裡易地重建。
『後四廠』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政府的東側、讓湖路火車站的南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地區是大慶市西部郊區,讓湖路火車站是貨運站,所以除了『後四廠』的人外,很少有人來。現在,這裡已經成為讓胡路區的中心區。2007年,大慶市決定將讓湖路火車站改造擴建為大慶的中心站,這裡即將成為大慶市的中心區。
然而,『後四廠』和『讓庫』這些『坐地戶』卻佔據了這裡的近一半地盤,給周圍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企業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雨,生產工藝、流程落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大慶市開始琢磨把這塊地方騰出來。
在大慶市西郊,有一大片鹽鹼地。2006年,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啟動,這裡被確定為大慶段的示范區,名曰『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規劃,該經開區要打造成年工業產值1000億元的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這裡不正是『後四廠』和『讓庫』的歸宿嗎?
幾番協調磋商,中石油集團和大慶油田公司與大慶市政府達成一致:將『後四廠』和『讓庫』通過優化整合,提檔昇級搬遷至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慶在『後四廠』的搬遷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後四廠』遷至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佔地2.48平方公裡,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其中,政府投資17億元給企業還建廠房及建設鐵路專用線;中石油投資3億元用於新購進設備改造工藝流程。工程計劃2009年12月竣工,建成後年可生產各類混凝土制品54萬立方米、各類管材8000千米,加工鋼材3萬噸,每年運輸金屬、煤炭、建材等物資達620萬噸,年產值將由原來的10億元規模增長到40億元。

記者在經開區『後四廠』的新家看到,混凝土構件廠和防腐管道廠已全面開工,已招標的12萬平方米29個單體廠房已完成工程量的50%。防腐管道廠3PE廠房有一個生產車間和一條生產線正在生產。讓庫(物流中心)服務區主乾路正處於施工階段。其他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從最初為油田服務的配套企業,到現在風風火火闖市場,『後四廠』長大了。他的成長歷程正是大慶石油石化裝備企業成長的一個完美縮影。

大慶北研石油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郭俊峰攝
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正當其時
伴隨著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的腳步,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繪就出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成為大慶工業領域的一道獨特景觀。
目前,大慶裝備制造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石化裝備為主導,社會通用性裝備為輔的產業體系,建成了以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骨乾和龍頭企業,形成了裝備集團抽油機、力神泵業潛油電泵、大風油田科技三次采油設備等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和比較優勢的產品,充分展示了大慶發展裝備制造業的紮實底蘊和美好願景。
如今,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再度逢春。大慶石油石化裝備的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中油集團所屬的大慶油田公司、大慶石化公司、大慶煉化公司,近幾年直接裝備投資每年均在100億元以上,其中大慶市外采購額達到了50%以上。中油集團在大慶『創建百年油田』,建設以12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為龍頭的石化大項目,皆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最近,國家又提出大慶油田要保持原油產量4000萬噸至2020年,『十一五』期間油氣生產和石化大項目建設總投資將達到1600億元,其中直接裝備投資在500億元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大慶每年的石油石化裝備需求將在150億元左右。
如此巨大而廣闊的市場如咚咚鑼鼓,催促著大慶裝備制造業向更高的目標跨越。
不僅如此。豐厚的要素資源使正在蓬勃發展的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如虎添翼。大慶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7所高等院校,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1萬人,科技創新對經濟貢獻率達到47%;區域內電力供應富餘達14%,電價相對較低;全市還有400多平方公裡工業用地有待開發利用,發展裝備制造業要素資源充足。大慶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鐵人工業園區等園區已經開始建設,一些園區已粗具規模,為項目入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機會稍縱即逝,大慶從不輕易錯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如何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鼓足勇氣,咬緊牙關,建設自己強大的競爭方陣,大慶裝備制造業不僅在思索,而且在行動。
『以市場換工廠』彰顯產業集聚效應
在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穿行,只見原來長滿荒草的鹽鹼地已被新修的道路分割成『井田』狀,塔吊腳手架林立,鏟車推土機轟鳴,到處是繁忙的施工景象。管委會主任趙忠民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僅在經開區的建設工地上,就活躍著兩三千名建築大軍。
沐浴著迎面吹來的清風,記者分明感受到這片土地正在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緊抓住中油集團確定把大慶建成中國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的機遇,重點引進為石油石化大企業配套的企業,開發生產先進的采油裝備、石化裝備及其它石油裝備,力爭建成以石油石化裝備為主要特色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後四廠』的入駐使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制造業初具雛形。經開區按照『以市場換工廠』的思路,采取會展招商、地企聯合招商、中介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對銷售市場在大慶、生產在外地的裝備制造企業進行梳理,走出去請他們前來考察。目前,他們正在緊密『跟蹤』20多戶裝備制造企業,其中10多個企業已有明確的投資意向。
在經開區采訪,其辦公室是臨時搭建起來的簡易房屋,極其簡陋。工作人員稱,他們要先把基礎工作做好,把企業引進來,然後纔能考慮辦公場地的問題。急切的話語,忙碌的身影,展示著加快發展的堅強決心和廣納天下『賢纔』的豪邁胸懷。
廣闊的市場、良好的環境、生產的產品直接進入油田采購網等優勢吸引了大批企業。目前經開區已引進項目38個,總投資80億元,年可實現產值120億元、利稅12億元。其中80%為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企業,40%為招商引資來的長江以南企業,其中不少是為『後四廠』配套的關聯企業,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大慶市地企正合力打造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
放眼全國,裝備制造業正在上演百舸爭流勇為先的壯觀場景。作為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一枚棋子,黑龍江裝備制造業正在以矯健的雄姿迎頭趕上。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對此,經開區主任趙忠民充滿信心地表示,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構築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基地和促進大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哈大齊工業走廊核心項目區,成為國家級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之一。
『磕頭機』的變遷
楊朝傑:大慶北研石油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他撫摸著眼前的智能提撈抽油機,就像撫摸自己的孩子。盡管那是冷冰冰的鋼筋鐵骨,但他卻是那樣充滿溫情。
像每個家長一樣,他滔滔不絕地介紹『孩子』的優點:它改變了原來抽油機的運行模式,有油就『抽』,沒油就停,滿足低產采油的需要,可以節電80%以上;它不需要人工開機、關機,實現無人值守、自動運行;它能夠實現液面深度、單井產量的自動錄取、存儲、遠程傳輸、防盜報警和自動監控……多項迭加,每年節約5至7萬元。
4年半的『臥薪嘗膽』,1500萬元的研發投入,僅廢料就耗費20噸,成就了今天的智能提撈抽油機。它還是個剛剛出生的『孩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它勢必將引發一場『磕頭機』的革命。今年200臺的訂單就是最好的明證。
『磕頭機』的變遷,展開了一幅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齊頭並進的優美畫卷。
鏈接
未來發展三步走
到2010年,大慶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爭取達到100至150億元,為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建成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
到2025年銷售收入爭取達到600億元,成為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的成套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基地。
裝備制造產業園定位
經濟開發區:承接大慶油田防腐管道、鋼結構預制、混凝土構件制造等市內裝備制造企業搬遷,吸引國內外裝備制造企業入駐,建成拉動大慶裝備制造業增長的重要板塊。
高新區:發展三次采油設備、可再生資源利用和環保裝備等,建成高新技術裝備示范區。
鐵人工業園區:發展鑽井工具及配件、三次采油裝備、零部件加工、現代物流等,建成集裝備制造和裝備物流於一體的專業園區。
發展裝備制造業,大慶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