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乃鴻坐在他改裝的車裡。

上世紀50年代的木燃料車。
東北網8月19日訊 80多歲的潘乃鴻,是一位汽車修理技師。他利用自己掌握的修車技術,經過不懈努力,將一輛舊式四輪貨車改成以秸稈和木材為燃料的動力汽車,改後車的行駛速度每小時可達80公裡,車友們稱其為『大慶第一牛車』。
潘乃鴻說,由於該車改造成功於2007年,之後的兩年一直閑置院中,他希望,近日試車,並歡迎車友前來觀摩。
8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五排路的潘乃鴻家,見到了這輛造型奇特的動力汽車。
A 改車成功 了卻夙願1988年潘乃鴻一家從哈爾濱來到大慶,2年後,他在五排路開了首家汽車修理部。
10多年過去了,年事已高的潘乃鴻將汽車修理部兌出,但酷愛研究汽車的他一直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想親手改造一輛靠燒秸稈或木材為燃料的汽車。
上世紀50年代,潘乃鴻在吉林松原搞木材運輸,就曾開過靠燒木材為燃料的汽車。
潘乃鴻說:『如果我沒開過那種燒木材的汽車,就不會知道其工作原理,也就不會改造成功。』
2007年,潘乃鴻買了一輛舊式四輪貨車,又買來了改裝汽車所用的各種配件。
經過20多天的不懈努力,一輛車斗背著一個大鍋爐的燃料汽車終於改裝成功。
潘乃鴻介紹說,只要把秸稈、木材等燃料放進鍋爐內,點上火,便會產生瓦斯,瓦斯通過管道輸送給發動機,汽車也就隨之啟動了。鍋爐上安裝了一個鼓風機吹風,這樣能夠使燃料充分燃燒。
潘乃鴻開著改造成功的汽車試行發現,該車最高時速可達80公裡,這讓很多人都驚嘆不已。
B 改車原因 歷史情結
潘乃鴻為什麼要改造這種車呢?從他的回答中,記者不難發現,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過特殊經歷的他,對這種車情有獨鍾。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大慶油田還沒有被發現,許多汽車因為沒有油而變成一堆廢鐵。
之後,以燒木柴為燃料的汽車開始在街上出現。汽車駕駛室頂上,放一個大柳條筐,筐內裝滿木頭,車斗裡裝一個大鐵爐,用木頭生火,等火燒旺後,產生的氣體通過管線進入汽車發動機。司機在駕駛室操作,助手將搖把插入發動機搖動,轟隆一聲,汽車便啟動了。
走上一段路程後,助手得下車給鐵爐添木頭,而後踩腳踏板上的鼓風機吹風,充分燃燒木柴,為汽車提供充足的動力。如遇上坡路,司機開著車『哼哧哼哧』地往上爬,助手扛個木墩跟在車後,一旦汽車熄火,便快速將木墩掩住車輪,防止溜坡,然後爬到車上向鐵爐內添木頭,讓火著旺,這樣汽車纔能繼續前行。
1959年9月26日,大慶油田被發現後,在全國引起轟動。1960年,大慶油田成功開采,全國汽油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漸漸地,這些靠燒木柴為燃料的汽車,在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潘乃鴻激動地說:『現在滿大街都是燃油汽車,但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
C 偷師學藝 無私傳授改裝車,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也是一個挑戰專業極限的過程。潘乃鴻的汽修技術是誰傳授,又是如何提高的呢?
潘乃鴻說:『我從來沒正式學過修車,只學過鍛工和鉗工。來大慶之前,我在一建築工地當鉗工,開始接觸修理汽車。』
潘乃鴻繼續說道:『後來自己開汽車修理廠時,遇到自己修不了的車就請別的師傅來修。在他修車時,我就偷偷地看,把修車的步驟都記下來,自己慢慢地摸索。』
在五排路修車這行內,潘乃鴻非常出名。年輕的修理工,見到潘乃鴻都會主動打招呼,遇到不懂的問題,修理工們便會向他請教。潘乃鴻總是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將自己的所學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潘乃鴻對記者說:『那輛車是2007年改造的,之後一直閑置院中,我想於近日試車,屆時歡迎車友前來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