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近年來,一些化妝品走進藥店,打上了『藥妝』外衣,身價隨之高漲。但記者從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我國目前對『藥妝』概念尚無定論,還缺乏明確規范,所謂的『藥妝』大多是普通化妝品。
哈市多數藥店都有化妝品櫃臺,這些化妝品多以『藥妝』的名義銷售,有的專門開闢了『藥妝』專櫃,有的雖然沒有專櫃,也將化妝品集中擺放在某一區域。在南崗區某藥店,一瓶某品牌的美白修護乳液標價368元,另一品牌抗皺面膜售價180元,這樣的價格比商場和超市裡同類化妝品大約高出20%。正在該藥店購買美白乳液的齊小姐認為,藥店不是普通商品的銷售場所,能進藥店的化妝品在品質上應該比較好,應該還有治療功能。當記者問她是否知道『藥妝』的概念時,她的理解是,在藥店裡銷售的化妝品就是『藥妝。』
記者走訪中發現,市場上大部分『藥妝』產品的產地都是我國南方省市,幾乎沒有進口的,這些產品上均標有祛皺、淡斑、美白、防過敏等功能,但卻沒有『藥妝』字樣的批准文號,而是『衛妝准字』或『衛妝特字』的產品批准文號。
據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對『藥妝』概念尚無定論,但是『藥房銷售』、『功效』、『安全』幾個關鍵詞已成為『藥妝』的主要特征,成為許多廠家宣傳的賣點,也是一些消費者選擇藥妝的原因。現階段,『衛妝准字』和『衛妝特字』產品多指具有極強功能性的美容、美體類產品,包括減肥類、豐胸類、祛斑類、防曬類、防脫類等特殊用途的產品。如果是進口的普通化妝品,批准文號應顯示為『衛妝進字』。有特殊功能的進口化妝品批准文號是『衛妝特進字』,而我國根本沒有『藥妝』這種批准文號。
該負責人認為,如果是標著『衛妝准字』,商品上卻宣傳為『藥妝』,那麼這種化妝品沒有特殊的治療功能,與普通化妝品沒有差異。同時也要提醒廣大消費者,選購商品時,一定要認清藥妝的真面目,不要盲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