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 黑龍江省堅持以生態省建設為牽動,積極推進全省農業及農村生態環境功能的改善和恢復。自2000年至今,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423萬畝,治理三化草原年均23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40.6%,各類生態示范區及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總數已達320個。
近年來,省政府以建設生態省、生態市(縣)為載體,提出生態立省、生態立市、生態立縣、生態強縣的發展定位,並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統籌各方面力量協調推進,形成了『黨委決策、人大監督、政府管理、各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
黑龍江省積極開展生態系列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市、生態縣、生態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作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細胞基礎性工程。全省所轄65個縣(市、區)都開展了國家級、省級生態示范縣(市、區)創建活動,並實現了省域的全覆蓋。其中,大興安嶺地區、黑龍江墾區分別達8.3萬、5.6萬平方公裡,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兩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省篩選確認了近600個試點鄉鎮、1000個行政村率先開展了『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突出生態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以及小城鎮建設等項建設內容。截至2008年底,已有174個鄉鎮達到省級建設標准。
責任編輯: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