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番轟炸 患者上當
8月20日一大早,家住漠河的白女士來到哈爾濱醫大二院看病。一進門診大廳,一名30多歲的男子就上前搭訕:『大姐,外地來的吧?看什麼病啊?』『來看看風濕。』『那你得先掛號,那個窗口人少。』在這位熱心男子的指引下,白女士排到了一個長長的隊伍裡面。不一會兒,身後一對男女的談話引起了白女士的注意。
『聽說治風濕的專家今天在中山醫藥保健研究所看病,你知道地方嗎?』一女子問。『知道,我去過一次,效果確實不錯,診費也比這裡便宜。』一男子回答。白女士隨口問了句:『那裡都治什麼病啊?』『主要治風濕。』該男子講,二院的專家們都定期到那個診所出診,自己父親的風濕病就是在那裡治好的,纔花了幾百塊錢。
眼看排到了風濕診室前,身後那名女子叫住了白女士:『我剛纔向那個男的要了地址,要不咱們一起去那家診所看看?』正當白女士遲疑時,身邊又圍上來兩人,對於既『便宜』、又有『專家』的門診,她們顯得極感興趣,打聽『香坊區中山醫藥保健研究所』的地址和行車路線。看到她們真誠的樣子,白女士此時已深信不疑,認為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好心人』,不知不覺的和著幾個人出了醫大二院。
下了公交車,白女士跟著幾個人來到香坊區哈平路鴻福街上的中山醫藥研究所。白女士回憶說,當時診所裡有很多人排隊,輪到白女士時,一個自稱專治風濕病的『專家』給她把脈,簡單問了幾句後,給她開了一副草藥。『專家』稱這是『祖傳秘方』,絕對管用。白女士糊裡糊涂地花了2180元,拿了五六包草藥出門了。出門後,白女士抱著『既然來了再到大醫院看看』的想法,又回到了哈醫大二院。
醫生看見白女士手中的數包草藥產生了疑問,詢問之下纔知道白女士遇到的並不是什麼『好心人』,而是專門在醫院騙病人的『醫托』。白女士拿的草藥是既不治病、也不致命的普通草藥。發覺上當的白女士遂向醫大二院保衛科報了案。
經調查取證,8月25日5時,哈醫大二院保衛科、哈爾濱市公安局便衣支隊聯合行動,對醫院內『醫托』進行清理,並對『中山醫藥研究所』進行清查。在該研究所裡,現場搜查出大量偽造的醫院公章、病歷和幾十麻袋的廉價草藥。經查實,『香坊區中山醫藥保健研究所』並沒有行醫執照,系非法行醫。
醫托有組織 培訓心理課
『醫托有組織,甚至像一個公司。』哈醫大二院保衛科姜義科長告訴記者,哈市的『醫托』有好多流派,分為河南幫、齊齊哈爾幫、本地幫等,各自有不同的老板。『醫托』的活動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托頭』與私營診所談合作,一種是診所自己當『托頭』,找『醫托』為自己診所招攬生意。一般『托頭』對『醫托』包吃包住,還專門進行業務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基本醫學知識及心理學。
據被抓的『醫托』交代,他們每人底薪600。『醫托』們一般都是『團隊作戰』。先是有人與患者搭訕打探病情,然後有人好像無意地介紹診所,最後幾個人裝出與患者患同樣的病,提出一起去小診所看病。『醫托』們交代,每拉到一個病人,就能從黑診所裡提成診療費藥品的30%~35%。有時一天能『托』好幾個病人,一個月下來,收入非常可觀。
假扮老鄉 專『釣』老實人
『醫托』一般都是從假扮老鄉開始,以拉近與病人的感情。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於凱江告訴記者,大醫院是醫托們最愛去的場所,因為這些醫院病人多、掛號難,直接為『醫托』們創造了可乘之機。他們專門尋找那些操外地口音、老實、急於求診的人。『醫托』打聽好病人的病情,到了那些小醫院後,就將打探到的情況先私下告訴醫生。這樣,當病人被引來時,該醫生就顯得『很神』,只要病人一開口,醫生就知道他的癥狀,使病人對醫生深信不疑。一服十幾二十元的藥,他們能開出一百甚至幾百元的藥價,一個療程得花幾千元。對於摸不准的病情,他們就將一些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中藥配進去。
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認為,『醫托』問題一直是困擾大中型醫院的難題。如果醫院導診制度完善,患者上當受騙的幾率也會相應減少。醫大二院將借此次懲治『醫托』之機,加強門診形象建設的力度,淨化醫療服務市場秩序,確保就診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