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北網9月1日訊 1997年1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出席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工作會議代表時,江總書記握著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啟民的手說:『現在大慶有了第二代鐵人,好!』在對會議代表發表講話時,江總書記再次強調說,王啟民是科技人員中的新鐵人,是新時期鐵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好榜樣。
大慶、鐵人,共和國歷史上永遠值得驕傲的名字。
當年,王進喜讓地球也要『抖三抖』的一聲吼,把中國貧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原油的高產穩產,凝結著幾代油田職工的心血,也托起他們中間的傑出代表——王啟民。
如今,被譽為新時期鐵人的王啟民,仍在這片孕育英雄的土地上,與他的同事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敢笑天下
第一流
1960年,大學畢業的王啟民一到大慶,就和同事們在『乾打壘』的房門上貼了一副對聯:『莫看毛頭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橫批是『闖將在此』!
王啟民清楚地記得,他在北京石油學院讀書時,公共汽車背著個大煤氣包。當時,中國正是最缺油的年代,全國原油產量還不到400萬噸。23歲的王啟民,懷著摘掉祖國貧油帽子的豪情壯志,奔赴大慶。
油田開發初期,國內沒有大慶這種大型陸相砂岩油田開發的經驗。『有些外國專家從大慶撤走的時候說,中國人靠自己的力量開發不了這麼復雜的油田。這種藐視激發了我們的自立精神!』王啟民說。
大慶油田人不信邪,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用3年時間就拿下了油田。1963年,大慶油田生產規模達500萬噸,在全國人大二屆四次會議上,周總理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基本實現了原油自給,石油落後的帽子被徹底甩掉了!
1976年,大慶的原油年產量攀上了5000萬噸。但在穩產10年後,大慶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油田逐步進入高含水期,主力油層含水已高達60%!人們在問:大慶要是枯竭了怎麼辦?
1984年,王啟民承擔了編制第二個5000萬噸穩產10年規劃的艱巨任務。他把目光盯向了厚度不到半米、在國內外開發中被判『死刑』的表外儲層。這期間,兩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但王啟民和他的同事們沒有氣餒。整整7年,他們終於摸索出一套開發表外儲層的技術,保證了油田再穩產10年目標的實現。據計算,大慶油田表外儲層可采儲量近2億噸,等於又為國家找到一個大油田。
到2002年,大慶油田創造了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的紀錄,遠遠高於世界同類油田12年的水平。創造這個奇跡的關鍵是科技進步,是一系列大慶人自主研發的技術:20世紀60年代以『六分四清』為核心的細分注水技術;20世紀90年代的『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用聚合物驅油、實現主力油層『三次開采』……王啟民幾乎領銜了大慶的每一次技術革新。
生命的價值
在於奉獻
王啟民是南方人,曾有多次機會調動工作,離開大慶。但為了他所熱愛的大慶油田,他選擇了放棄。
王啟民的愛人心疼王啟民的身體,悄悄地為其聯系好北京的一個工作單位,可他卻在商調函上寫下了『本人不同意調動』的字樣,回絕了對方。
王啟民說他沒有太多的奢求,只希望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做完。為了工作,他卻連母親最後一面也未能見到,至今想起仍深感愧疚。1992年,81歲的老母親病重在床,家人捎信讓他回去看看,這個時候,他正趕上油田籌備召開一個重要的技術會議,無法離開。王啟民忍著揪心的難過沒有回去。母親去世的噩耗傳來後,他為沒能盡孝床前,痛苦和愧疚的淚水奪眶而出。
『一個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了多少,而在於你奉獻了多少。』王啟民擔任領導職務後,絲毫也沒有『官架』,一直在嘔心瀝血、毫無怨言地為油田事業操勞。30多年來,王啟民先後獲得各種科技獎勵22項,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特等勞動模范,並當選為第五屆人大代表和黨的第十五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被譽為『新時期鐵人』。
聖火大慶站
傳遞火炬手
作為石油之子,王啟民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大慶油田之中。2008年,他也有幸成為奧運火炬大慶站傳遞活動的火炬手。這令他終生難忘。
談到高舉神聖的奧運火炬的那一刻時,王啟民說,作為中國石油的一名員工,能夠有幸成為奧運會火炬手,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譽,更是中國石油和大慶油田的榮譽。他將用手中的聖火感染每個石油人,把奧林匹克永不言敗、團結互助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奧運聖火永不熄滅,讓奧運精神永放光芒。
『大慶的資源是有限的,但科技進步的力量是無限的。以我們目前的技術和資源儲備,百年大慶絕不只是夢想。』目前,已過古稀之年的王啟民依然雄心勃勃,把攻關的目標鎖定在挑戰采收率的極限上。
王啟民
王啟民與工作人員正在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