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8月25日22時,夜晚的齊泰高速公路泰來嫩江特大橋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機械轟鳴。隨著最後一車混凝土通過兩條管道徐徐灌入嫩江特大橋中跨合龍段,這座聯結著嫩江兩岸人民的致富橋、聯心橋宣布合龍,也標志著黑龍江省最後一條國道上的『斷頭路』打通了。記者和在場的所有建設者共同迎來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據了解,齊齊哈爾市與泰來縣之間橫亙著滔滔嫩江,兩岸人民長期依靠擺渡、浮橋維持交通。趕上雨季洪水,出行就會十分困難。泰來嫩江特大橋將徹底改變這裡的交通狀況,對於拉動區域經濟、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具有重大意義,可謂天塹變通途。
泰來嫩江特大橋全長1432.52米,引橋上部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簡支轉連續箱梁結構,主跨采用3孔128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橋寬26米,雙向四車道,概算總投資2.38億元,由中鐵十三局第四工程公司和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齊泰高速公路建設指揮田林告訴記者,嫩江特大橋主橋跨度大,懸澆混凝土施工周期長,地質條件差,鑽孔樁共計276根,鑽深達90米,基礎施工對工期提出巨大挑戰。為破解這些難題,齊泰高速公路指揮部經多次研究,積極搶抓2007年冬季黃金季節,組織建設單位開展大橋基礎圍堰工作,為大橋施工搶抓了近8個月的有效工期。
為了破解主橋鑽孔樁地質層發生變化這一難題,指揮部緊急組織施工單位從國內10多個省份調運大功率回轉鑽機23臺,在每個面積不足400平方米的島面上,擺開6臺鑽機同時施工,孔間距精確保持在2.4米。
通過精心組織施工,連續奮戰113天,灌注混凝土32174立方米,如期完成了276根鑽孔樁的施工任務,經省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站檢測全部為A類樁。
為加快大橋工程建設速度,在引橋箱梁預制施工中,指揮部組織采用了國內領先的鋼筋定位綁紮、骨架整體吊裝入模的新技術,替代了傳統的鋼筋現場綁紮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鋼筋籠綁紮精度,而且使單片箱梁預制時間縮短30%,經檢驗檢測和專家鑒定,梁體尺寸規整、外光內實,質量達到優良標准。
截至2008年8月底,嫩江特大橋下部結構施工已全部完成,上部懸澆施工全面展開,為確保實現今年內大橋合龍的目標,避免大懸臂過冬帶來的質量隱患,指揮部會同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及省內橋梁專家進行了多次研究,反復擺布工期,打破常規,先後在2008年10月底和2009年3月初兩次展開低溫施工,並采取了蒸汽養生的低溫施工保障措施,搶抓了有效工期。
歷經400個日夜的艱苦鏖戰,大橋建設質速並進,創造了省內四個第一:大橋從施工籌備到全橋合龍僅用了15個月,大橋有望較計劃提前一年交工,創造了我省乃至我國高緯度寒冷地區特大橋施工的最快紀錄;針對省內同類型橋梁施工普遍存在的箱梁橫隔板、腹板、底板、頂板裂縫問題,與哈工大、省公路勘察設計院聯合成立課題組專題研究,采取優化配合比、增加結構用鋼筋和橫向預應力的方式,在省內第一次成功控制了大橋結構型裂縫和收縮裂縫的質量通病;在省內第一次引入了大橋遠程監控系統,無論身處世界何地,只要登陸互聯網絡就可以實時監控大橋施工動態;在省內第一次使用氣動鑿毛機對梁板頂面進行鑿毛,並對橋面水泥混凝土進行全橋銑刨,解決了橋面水泥混凝土鋪裝層與箱梁頂板及瀝青混凝土面層的層間連接難題。
據悉, 9月下旬,齊泰高速公路嫩江特大橋橋面施工將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