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訊 『如果不是新政策,我要等到9月份纔能參加醫保,明年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看病花的1萬多全得自己掏。』市民李娜說。今年6月1日,哈爾濱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出臺了新政策,居民可隨時辦理參保繳費,繳費次月起12個月內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由於縮短了參保的等待期,隨時可繳費,且有病沒病都可參保,6月24日,當時已患有病毒性腦膜炎的李娜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7月份她就開始享受了醫保待遇。在醫院治療期間,醫療費總計1萬多元,出院後,根據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她個人花了6000多元,剩餘部分由統籌基金支付。今年,和李娜一樣,哈爾濱市不少市民受益於此項政策。
據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新政策將持續到年底,明年1月1日起新參保的居民,參保繳費3個月後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待遇期為12個月。因此,尚未參保且符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的市民,要抓緊時間參保,避免明年繳費後,還需要等待3個月纔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除縮短等待期外,今年哈爾濱市還提高了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標准,調整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倍,即6萬元;提高了統籌基金支付比例,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住院醫療費,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提高到50%,參保人員到鄉鎮衛生機構住院就醫,統籌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80%。
減少個人支付的竅門
1.患有常見病、多發病不需要做復雜治療的,最好選擇去社區衛生醫院或區級醫院就醫,由於這些醫院住院起付標准低,各類收費標准低,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比例低,會大大降低個人經濟負擔。
2.因病情需要到省級醫院確診治療的,待確診和病情穩定後,盡可能回市、區級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3.就醫用藥除必須應用『乙類藥品』的,要盡量使用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並且同類藥品中價格較低的『甲類藥品』,避免使用藥品目錄以外的藥品。
4.手術治療需用的醫用材料,應盡量使用臨床應用時間較長、應用廣泛、安全性較高的國產普及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