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訊 鶴崗市『8·17』交通局長被殺案近日成功告破,這起由前鶴崗市交通局局長、政協前副主席白玉庫一手導演的僱凶殺人案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七八億的大項目惹禍?
在鶴崗警方連續三次披露案情的最新進展後,社會各界對此案的評價和議論一直沒有平息,人們除了認為當地的『官場生態』令人堪懮外,更對交通系統內部的問題表示出擔心和關切。
記者調查發現,正是由於一些地方不良的『官場生態』纔釀出了這場悲劇。
據白玉庫交代,他與李星光之間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由於兩人長期在一起共事產生的矛盾積怨和利益驅動下,他纔起了殺機。他說李星光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李星光非但不感恩,還處處跟他『作對』:在乾部提拔任用、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工程款的劃撥等方面都跟他有很大分歧,影響了他的利益。讓他最不能釋懷的是鶴(崗)名(山)公司的法人代表更名問題,為了建設鶴(崗)名(山)公路復線這個耗資七八億元左右的大項目,一年前交通局組建了鶴名公司,法人代表為白玉庫,可是李星光卻召開黨委會對法人代表進行調整,將交通局一位副局長安排到法人代表的位置上。這塊肥缺的喪失使白玉庫惱羞成怒,遂利用表弟王劍波在提職問題上對李星光的不滿情緒,指使王劍波僱凶殺害李星光。
『環宇』是個啥集團?
交通局副局長本是『官員』,為何能擔任鶴名公司這樣一個企業的法人代表呢?
記者在鶴崗市的政府網站上查詢交通局的職能配置和內設機構時發現,8個機構內沒有環宇集團,9項職能中也沒有任命及出任公司法人代表這一項。
記者在企業黃頁上查閱到:環宇集團的經營范圍是『公路交能項目投資開發,農林牧業開發,房地產開發、銷售』等;法人代表為白玉庫;成立日期是1999年8月6日。
據當地知情人介紹,白玉庫名震鶴崗政商兩界,環宇集團更是實力不俗:鶴崗市數一數二的九州大酒店(四星級飯店)是環宇交通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轄下的集餐飲、住宿、娛樂、運輸、旅游、購物等為一體的商務酒店;2007年投資1.5億美元的鶴名公路項目,也是環宇集團下屬的鶴名公路有限公司與其他公司簽訂的項目。
記者就鶴崗市環宇集團歸屬問題進行采訪時,相關部門避而不答,環宇集團電話也無人接聽。記者就此詢問黑龍江省交通廳相關部門,答曰:『黑龍江省交通廳與鶴崗市交通局是業務指導關系,不清楚鶴崗市環宇集團的歸屬。』
『前任交通局長任環宇集團總經理;犯罪嫌疑人王劍波任環宇集團物業公司經理期間,被職工舉報有貪污腐敗問題,交通局局長李星光幾次找他談話並派工作組找其核查有關情況;集團下屬鶴名公司法人由交通局長李星光任命,這些情況能不能說明其歸屬?』記者又問。
黑龍江省交通廳相關部門答曰:『過去黑龍江省交通廳也有公路道橋等公司,但在中央禁止黨政機關經商辦企業之後,這些公司都歸政府企業工委管理了。』
相關規定沒有變化
莫不是『不准黨政機關經商辦企業』的政策有變?記者又專門向黑龍江省紀檢監察部門進行了諮詢。
紀檢監察部門的有關人士稱,只要將歷年來,中央有關重要規定歷數一遍,答案就清楚了:
1984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乾部經商辦企業的決定》,以期堅持政企職責分開,官商分離;
1985年1月5日,中央紀委以一號文件形式發出『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乾部經商辦企業的決定》的通知』,要求有關部門認真清理檢查黨政機關和黨政乾部經商、辦企業的問題;
1986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又發出《關於進一步制止黨政機關和黨政乾部經商、辦企業的規定》,明確了違法違紀者的責任;
2004年2月11日,中紀委、中組部聯合通知,限令各地、各部門在當年4月30日之前,對黨政官員在企業兼職和企業負責人在黨政機關兼職情況,進行『一刀切』式的清理。
『所以,黨政機關經商辦企業是絕對不允許的。』有關人士說。
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苗正達從學者的角度進一步分析了『官商』的由來:
從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之後,『官商一體』現象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但『官商一體』謝幕了,並不等於『官商』利益不存在了。有事實為證:2005年3月14日,黑龍江七臺河私營新富煤礦瓦斯爆炸造成18名礦工遇難。事後調查發現,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的礦主彭國財居然是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他的兩個辦公室,一個在礦井邊,一個在區政府的辦公樓裡。
面對鶴崗市環宇集團是不是市交通局下屬企業的問題,苗正達分析說,『在其位纔謀其政』,鶴崗市交通局局長既管環宇集團官員腐敗問題,又管環宇集團子公司法人代表的任命問題,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不良『官場生態』釀悲劇
新華社記者認為,此案也暴露出了交通系統的一些代表性問題。鶴崗市交通局的一位乾部說,李星光被殺引起交通系統很大震動,人們對他的逝去表示『惋惜』。這名乾部告訴記者,環宇集團作為交通局的下屬公司,有九州大酒店、檢車站、車輛檢驗站和車輛掛靠公司等多個產業,經營紅火,卻報巨額的虧損,其中的問題不知以後還能不能查下去。
采訪中,當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交通局本是一個不錯的單位,卻虧損幾億元,職工不斷上訪告狀。令人不解的是,前交通局長白玉庫卻揮金如土,個人生活極其腐化墮落。
在網上的跟帖中,一位網民披露環宇集團的亂象為拖欠工人工資、醫療保險、公積金、取暖費,同時還有各種非法集資款。網民們說,一些地方的交通局已成為腐敗的重災區,『建成一條路,倒下一個排』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鶴崗一樣概莫能外,希望有關部門借這次交通局長被害案徹查交通系統內部問題,為官員敲響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