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解放錦州烈士陵園萬名無名烈士龍江籍佔一成(圖)
2009-09-08 14:31:0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記者向無名烈士墓獻花。

修繕烈士英雄紀念碑。

  東北網9月8日訊 6日,記者趕赴位於錦州的解放錦州烈士陵園探訪。鮮為人知的是,在該陵園無名烈士墓中,有千餘名黑龍江籍四野戰士的亡靈。在遼沈戰役的攻錦之戰中,他們永遠地留在了異鄉。十七八歲的年齡,還沒有褪去臉上的稚氣,便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的陣地。不斷有戰士倒在衝鋒的路上,一個班,甚至一個排只剩一兩名戰士,不同的部隊不斷合並,又投入新的戰斗……

 

  烈士陵園位於錦州北郊帽兒山,從這裡可以俯矙整個錦州城。微風吹來,高大的松樹沙沙作響,他們仿佛是烈士們英魂的化身,死後還在鎮守那片曾為之拋灑熱血的土地。

  萬餘無名烈士龍江籍佔一成

  進入陵園拾級而上,兩側蒼松翠柏,碧草青青。這裡早已沒有了炮火的轟鳴,只有陣陣秋蟲的鳴叫聲。正前方是烈士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東西兩側是有名烈士墓,北面就是無名合葬烈士墓。記者在墓前獻上一束菊花,緬懷先烈。

  陵園工作人員王學瀅說,目前該陵園有名烈士只有241名,在攻打錦州戰斗中犧牲的其他12000餘名烈士被安葬在無名烈士墓裡。《東北解放戰爭革命烈士名錄》上記載了攻打錦州中4000餘名烈士的名字,其中黑龍江籍的大約有400名。陵園有關負責人稱,無名烈士墓裡保守估計也該有1000餘位龍江籍四野戰士的亡靈。

  說起當年修建陵園時收集烈士遺骨的情況,王學瀅感慨萬分。烈士遺骨分散於錦州東部城郊的大疙瘩山,北部城郊的配水池以及附近的白老虎屯、小馬廠,還有東北部城郊的三屯等多處地點。這些地點附近就是當年戰士衝鋒的戰場。在這些地方,有碑而且有碑文的烈士墳塋極少,即使有,墓前也只立了一塊木板,上面用毛筆寫著烈士的名字,既沒有部隊番號也沒有家鄉籍貫。根據名字,陵園的工作人員為烈士立了碑。而遍布在山野中更多的是一個個匆匆掩埋的墳包,裡面經常會發現多位烈士的遺骸。

  成功炸掉地堡龍江戰士幸存

  居住在錦州的兩位龍江籍四野老兵邢榕林和李國有,都參加過遼沈戰役。

  84歲的邢榕林當年是3縱118師353團2營5連戰士,老人曾親歷攻錦之戰。在錦州外圍戰中,為守配水池這個戰略要點,敵人精心挑選了大約800名骨乾,挖了數條戰壕,布了多道鐵絲網。1營營長趙興元率領戰士攻打配水池,衝鋒的戰士在密集的槍炮聲中一排排地倒下。戰斗進行了一天一宿,守衛配水池的敵人全部被殲,而1營800多名戰士犧牲了一半。

  邢榕林說,他和戰友從城北進攻,在攻打交通大學(現在的錦州鐵路中學)外圍時遇到了地堡群,山東籍爆破英雄吳炳水任第一爆破手,他任第二爆破手。『當時已做好了犧牲的准備,吳炳水倒下就該我上了,地堡必須拿下。』後來,吳炳水繞到地堡後面,趁敵不備,炸掉了碉堡。

  邢榕林和李國有告訴記者,一場戰斗後,有的班,甚至有的排只剩下一兩名戰士,作戰單位不斷合並,又不斷投入新的戰斗。有的戰士將寫有番號的紙條裝在衣袋裡,可一個燃燒彈襲來,整個人都沒了。還有,一旦班長或者連長犧牲,他手裡整個班甚至整個連戰士的名單也就沒有了。如今,很多烈士的名字已難以考證。

  投資600萬元重修烈士陵園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正趕上烈士陵園維修,在烈士英雄紀念碑周圍已經搭起了架子,工人們正在上面施工。有名烈士墓周圍,工人們正在鋪設新的花崗岩地磚。

  王學瀅說,上個月28日起維修工作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與遼寧省有關部門共同投資約600萬元,首先對陵園大門以及墓碑進行拋光、鎦金處理。無名烈士墓四周將裝飾鋼制框架,重新更換裝飾石材。維修工作將於國慶節前竣工。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