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敬夫,原名白長嶺,1916年出生於樺川縣悅來鎮。1926年入悅來鎮南門裡初等小學讀書。1930年考入樺川中學,當時校址設在佳木斯。在這裡,他結識了地下黨員唐瑤圃和進步教師張耕野。他積極參加唐、張組織的各種抗日活動,經常和進步同學一起到街頭巷尾組織中講演,宣傳抗日主張,並和同學們一起排練節目,進行宣傳演出。
1935年,經張耕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黨支部宣傳委員派到中共依蘭縣委,擔任縣委委員,負責共青團工作。1937年初,因依蘭縣委的活動被敵人發現,趙敬夫被迫轉移到佳木斯高級師范讀書,繼續從事黨的活動。1938年7月,組織批准趙敬夫到抗聯三軍五師任宣傳科長。1939年5月,抗聯三軍召開領導乾部會議,決定將三軍縮編為三個師。三師七十三團改編為八團,趙敬夫任該團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敬夫任三軍三師代理政治部主任,並率該部馳騁在黑嫩平原與日軍作戰。
1940年春,東北抗日斗爭進入極端艱苦的階段。為有力地打擊敵人,李兆麟代表中共北滿省委決定將派所屬部隊整編為三、九、十二支隊。決定王明貴經三支隊隊長,趙敬夫任政治委員,王鈞任參謀長,轉佔於納河、嫩江、德者一帶。7月,部隊攻打嫩江縣東的科洛站。下旬,王明貴率小股部隊向科洛河往南行進,掩護趙敬夫從小道進山。行中被沐河警察大隊發現,並進山『討伐』。敵兵力多於我方幾倍,重三面包圍三軍總指揮部,趙敬夫率教導隊40餘人連續擊退敵人數次衝鋒。並保護總指揮李兆麟突圍,不幸中彈犧牲,當他倒下去的一瞬間,口中還道:『你們快走……』時年僅24歲。解放後,趙敬夫家鄉悅來鎮為紀念烈士,將其出生地改名為敬夫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