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響水大米
2009-09-14 11:20:58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響水大米,產於鏡泊湖西北三十公裡處,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附近的響水鄉。它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響水大米,顆粒豐滿,質地堅硬,色澤青白、透明純淨,燜出的飯,湯似鮮乳,米如油注,飯質柔軟,香味襲人。相傳,在明、清時代,響水在米被譽為皇糧、御米,它和鏡泊湖的湖鯽、山裡的紫貂,同是向朝廷進貢的侍品。

  關於響水,民間有一個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有一位善彈古琴的老琴師,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叫水兒,渤海國郡王見水兒容貌出眾,便把她搶進宮。老琴師想水兒,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岩上彈琴,後來,老琴師死了,可是,想水兒的琴聲仍在田野間回蕩著,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因為這一帶產的大米分外好吃,人們就把這兒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便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實際,是因牡丹江水從鏡泊湖瀉出,流過一段約十幾公裡長的玄武岩臺地後,突然跌落下流,由於水的落差大,在一二裡之外都能聽到嘩嘩的響聲,響水鄉便因此得名。

  響水大米如此好吃,是因為響水鄉所處的地理條件特殊。這一帶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由於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出的岩漿凝結成的熔岩臺地,其面積達二百多平方公裡。經過年久的風華浸蝕作用,千洞萬孔的玄武岩上,積聚了一層一尺來厚的腐殖土,土質松軟、肥沃,加之牡丹江橫貫其中,水源極為充足,最適宜種水稻。在這塊熔岩臺地上種水稻,岩石的吸熱和散熱快,早晚溫差大,借助石板的熱輻射,水的溫度高;多孔的玄武岩,滲水、透氣作用良好,但卻不漏水、排水迅速,便於通風和曬田,這些條件都能促進水稻的揚花、灌漿和早熟。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溫度、水份、空氣這三要素都優於其它稻田。這獨特的石板地,便是響水稻早熟、飽滿、優質、高產的奧秘。

  現在,響水鄉對久負盛名的響水稻更進一步加強科學管理,種子提純、復壯,使水稻的產量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