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母與子 |
東北網9月16日訊 15日,一些讀者給新晚報打來電話反映,江畔雕塑的原型多是冰城人或是他們的親人、戰友。
家住道裡區的周女士說,當她懷孕的時候,她與愛人經常與愛人到這個雕塑前,欣賞母親領著小寶寶學步的神態,並與雕塑合影留念。後來自己有了小寶寶,她抱著孩子與雕塑再合影。再後來孩子學會邁步了,她與寶寶也擺出雕塑一樣的姿勢再次合影。昨天,記者找到雕塑家劉連海老師。他說,該雕塑是他與吳喜林在1978年合作完成的,現在吳喜林已經去世了。劉老師說,當時市政府要在江畔上建幾座雕塑,他與吳喜林經一段時間創作,創作出母與子雕塑原稿,當時要請模特是很貴的,於是,吳老師就將愛人叫到創作室作為雕塑原型,經近兩個月晝夜雕塑,母與子雕塑終於完成。
71歲的任志昌老人打來電話提供,防洪紀念塔尖頂端的解放軍戰士是他的戰友,叫周永和,老家是安徽人,於1956年入伍的。當時他和周永和都在省軍區警通連服役,周永和是他的班長,他們當時都是十七八歲年輕人。1958年春,他經常看到周班長早出晚歸,後來纔知道他是在為防洪紀念塔雕塑當模特。多年後,他們分離,任永昌也與周班長失去聯系。
家住道裡區的70歲吳愛華女士說,他的哥哥吳國章就是防洪紀念塔東側浮雕的雕塑家,其中浮雕中拿著鮮花的小女孩就是她的妹妹吳曉華,浮雕中妹妹穿的裙子,就是她親手做的,還有拿和平鴿的小男孩是他的小弟弟吳國興。當時哥哥在沈陽魯迅美術學院集體創作紀念塔雕塑,她妹妹那時七八歲,弟弟也不過五六歲。由於浮雕缺孩子模特,哥哥就將弟弟妹妹帶到創作現場,當了不花錢的小模特。當時他們被哥哥帶到江畔防洪紀念塔雕塑臨時搭建的大棚內,每人發了雙膠鞋,便開始當小模特。浮雕中弟弟、妹妹的摸樣非常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