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生態環境整治成績驕人 獲國內國際多項榮譽稱號
2009-09-16 13:58: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葉雲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在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大慶市在建設優美的人居環境方面也取得了驕人業績:

  大慶市先後榮獲了聯合國迪拜改善居住環境良好范例獎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十佳魅力城市,成為黑龍江省唯一的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生態市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改良草原 遏制草原『三化』問題

  據有關專家測算,就該市目前草原現狀,每治理15萬畝草原,年可增加產值720萬元。如果大慶市840萬畝『三化』草場全部改良,可增加產草量52.5萬噸。在草原改良建設方面,自1985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累計改良建設草原500多萬畝,其中2001年以來,累計改良建設草原452多萬畝。自2004年5月1日起,讓胡路區、紅崗區、龍鳳區、薩爾圖區和開發區等5個區的放牧場共計116萬畝草原全部實施禁牧。從2005年5月1日開始,對全市1034萬畝草原全部實施禁牧,牛羊結束了原始放牧時代,開始進入捨飼時代,有效地遏制了草原『三化』問題。

  防沙造林治理鹽鹼地 地質環境改善

  大慶是國家跨區域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2001年以來,該市投資3.3億元,完成防沙治沙造林67.5萬畝,年平均造林7.5萬畝,治理沙化土地總面積達到337萬畝。首先沙化重點區域得到有效治理。堅持因害設防、突出重點的原則,在杜蒙『西北風口』造林42.1萬畝,肇源嫩江沙地造林7.7萬畝,市區西部造林17.7萬畝。其次,綜合防護能力有所提高。在沙化區域營造農防、草防林1.1萬條、16萬畝,護路林3050條、12萬畝,護渠(堤)林4.47萬畝,防護林框架更加完善,可庇護農田和草原224萬畝。同時,沙產業邁出可喜步伐。堅持治沙造林和沙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了一批沙產業試驗示范基地,杜蒙縣在沙區營造抗性強、生長快的山杏4萬多畝,肇源縣利用沿江地區優勢營造杞柳2萬多畝,同時還利用沙地風光發展了森林濕地旅游業。

  鹽鹼地,破皮黃,草原像『禿瘡』,地上不打糧。這是過去大慶地區農業的真實境況。自2002年以來,該市累計投入鹽鹼地質災害治理項目資金3.06億元,治理面積153.2萬畝。他們通過鹽鹼地治理,改善了地質環境。項目區植被覆蓋率由不足40%提高到80%左右,昔日的白色鹼斑如今變得綠草如茵,多年不見的野生禽類又回到這裡安家落戶。

  城市綠地增速快 園林建設水平高

  走近大慶油田,百裡綠廊綿延,從北端的采油六廠到南部的采油七廠,到處鮮花如錦,綠草如茵,林木繁茂。大慶油田不斷加強產能區環境整治規劃,建設生態綠地115公頃,植樹23萬株。2001年以來,大慶市投資40億元,重點實施了主城區退耕還林、生態園和廣場綠地等工程建設,全市城市綠地快速增長,園林建設水平逐年提高,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1.1%增長到40.0%,人均公共綠地由6.2平方米增長到10.7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大環境綠化為依托,公共綠地為重點,道路、湖泊綠化為骨架,專用綠地為補充』的城市綠化新格局。主城區鐵路沿線綠廊帶建設工程,大慶市重點對讓胡路區慶虹橋至喇嘛甸鐵路沿線兩側以及主要橋體周邊進行綠化建設,綠化面積640公頃,植樹120萬株;生態綠地建設工程,他們建成了采油四廠生態綠地、讓胡路區科技生態園等79個生態園,綠化面積1200公頃;道路綠化建設工程,大慶市重點完成了鐵人大道、世紀大道等50條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建設綠地面積240公頃,植樹30萬株。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