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色之旅采訪組與寧安宣傳部門領導合影 |
![]() |
馬駿紀念館內游人如織 |
![]() |
馬駿紀念館劉館長接受記者采訪 |
![]() |
馬駿紀念館位置圖 |
![]() |
馬駿肖像 |
東北網9月16日訊(記者路雲強 孫曉銳)16日,『東方紅-太陽昇』紅色之旅采訪組一行結束了海林市楊子榮紀念館的采訪,向寧安市進發。探訪寧安市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馬駿紀念館。
沿著寧安市馬駿街一直向前,在古城寧安的帶狀公園之中,一座藍頂仿古建築被蒼松翠柏和鮮花所簇擁的三層小樓就映入了眼簾,與兩岸綠柳婆娑的牡丹江交相輝映,這就是馬駿紀念館。具有回族特色的藍琉璃瓦屋頂及飛檐,白色的大理石牆面,使紀念館顯得古朴凝重。鄧穎超同志生前曾為馬駿紀念館親筆題寫館名。
據劉館長向記者介紹,馬駿紀念館於1995年8月落成開館,建築面積1283平方米,佔地5000平方米,總投資280萬元。馬駿紀念館現展出739件展品。最為珍貴的有:『五•四運動』中留日同學會贈給馬駿的留日紀念章,馬駿設計並使用的書櫃、書桌,開展地下革命活動的接頭標志物茶瓶、念珠。
采訪組在馬駿紀念館短暫的采訪期間,就有近三十名餘游客前來參觀,據了解,一部分是某技工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還有一部分是游客領著孩子參觀教育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馬駿紀念館現已成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每當重大節日,這裡就成為大規模、有組織的教育活動中心。2001年,馬駿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又被國家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馬駿生平馬駿,寧安人,回族。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革命家,『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參與領導天津學生總罷課,擔任天津學生聯合會副會長,積極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9月,與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等發起『覺悟社』。同年11月,作為京津學生代表,赴上海參加全國各界聯合會成立大會,被選為常務委員。1920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奉調回國。擔任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負責重建北京市委,同年12月3日不幸被捕,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英勇就義,年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