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上販賣的哈市企業老板部分信息。 |
哈市1.2萬企業老總『上榜』
記者看到了這封主題為『2009最新老總手機號碼』的郵件,裡面寫著:『截至2009年4月,共收錄手機號碼、老板名稱、辦公電話、地址等信息,數量超過200萬條,免費送貨上門』,最後留有全國訂購可諮詢QQ號碼。
記者申請加入該QQ號碼,自稱是哈爾濱做洋酒生意的想尋找商機,與該網名叫『手機名錄』的銷售方取得聯系,『好說好說,賣洋酒得找老板啊』,當記者假裝有意購買本地企業的老總號碼時,對方發過來一個名為『哈爾濱樣版3』的Excel文件。記者打開樣本發現,裡面有133家哈市企業的信息,從企業名稱、地址,到負責人的手機號碼、辦公電話無一遺漏。據『手機名錄』稱,哈爾濱企業『上榜』的有1.2萬家,可打折賣180元,若誠心想要的話,黑龍江省的企業資料也能『優惠』給記者。對方還承諾,只要往指定的銀行賬號裡打進錢,他們就會馬上通過QQ把完整的資料傳過來,如果客戶要全國范圍企業負責人的資料,可貨到再付款。
設專人負責收集,各省均有『線人』
當記者對信息來源和真實性上提出質疑時,『手機名錄』告訴記者,這些信息都安排有專人負責收集,保證是最新最全的且准確無誤,若客戶懷疑,可以自行選取樣本中的手機號驗證資料的可靠性。對方還聲稱他們『公司』在各省都有『線人』提供信息,有些資料他們也是花錢買來的。當記者進一步詢問線人的身份時,『手機名錄』警惕地消失了。
據知情人士講,個人信息泄露主要有4種途徑:一是日常登記,市民在買房、買車、看病、辦理證件和銀行卡時,一般要求填寫真實的私人信息;二是在舉辦的現場招聘會上,求職者都要填寫個人信息;三是被惡意套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網絡發布求租求購各類信息,誘使人留下信息;四是電腦病毒軟件,可竊取用戶在網上輸入的私人信息。
律師:買賣個人信息違法,市民應提高保護意識
記者就此諮詢了某律師事務所,吳雲霞律師認為,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並非商品,隨意出售或購買將侵犯個人隱私權,屬違法行為。現在,出現或使用個人信息的地方或渠道很多,采集、登記個人信息的相關單位應承擔保密義務,作為普通市民應提高警惕,學會保護重要的私人信息,如果發現有人惡意泄露或套取個人信息,可以付諸法律尋求賠償。吳律師同時指出,販賣『老板手機號碼』也許是種新型騙局,樣本非完整資料其真實性無從考究,在這種私下交易圈套之下,很可能被人騙走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