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三卡鄉黨委堅持以三個轉化為主線,認真解決兩方面問題,突出抓好十項工程,讓農民富起來,讓鄉村面貌變起來,全鄉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人民群眾得到了科學發展帶來的實惠。一件件惠民興鄉大事、好事變成現實。農民住上了集中供熱的居民樓,鄉村建設成為全區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新產業、新技術讓農民的人均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幾百元。這是呼瑪縣三卡鄉黨委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取得的實踐成果。
認真解決兩方面問題,夯實科學發展的基礎
首先,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從學習實踐活動一開始,鄉黨委就深刻意識到,思想認識是決定發展的根源,思想保守,因循守舊就談不上科學發展。沒有強烈的發展意願就沒有快速發展的動力;沒有開闊的發展思路,就沒有快速發展的途徑;沒有有效地發展舉措,就沒有科學發展的現實。鄉黨委通過開展以『何為解放思想,解放到什麼程度方為解放思想,如何解放思想』等為主要內容的大討論,找准了在三卡鄉12種思想不解放的具體表現。通過認真的剖析檢查找准了思想不解放的8方面的根源,針對問題產生的根源,鄉黨委廣泛征求意見,找到解放思想的10途徑。『立足鄉情,著眼長遠,真抓實乾,跨越發展』成為全鄉廣大黨員乾部發展的共識,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識被全鄉上下乾大事、創大業的強烈發展意識所取代。
其次,解決三卡鄉科學定位的問題。有了對科學發展的深刻認識,為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鄉黨委開展『我為三卡發展獻一策』活動,廣泛征求廣大黨員乾部對三卡鄉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重新審視對自身的認識問題。開展科學發展『雙找,雙定』活動。第一要找差距。通過找差距,讓全鄉廣大黨員乾部認識到,雖然近幾年三卡鄉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縱向的比發展的還比較快,然而橫向的比同發達地區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全鄉廣大黨員乾部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這種差距來自哪裡,為何產生如此的差距,如何認識這些差距,從而產生緊迫的發展意識,激發強烈的發展責任。克服小成則止、小富即安,小為即驕的思想。正確的認識差距也打破了環境制約論,克服了大家甘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第二找優勢。找准自身優勢,增強發展信心,拓寬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舉措。通過找優勢,全鄉黨員乾部進一步認識到三卡鄉雖地處偏遠,但不意味著沒有自身優勢,這些優勢就是科學發展的支橕。鄉黨委把挖掘生態優勢、農業潛力優勢、旅游資源和礦產資源優勢等別處不具備的10項優勢,作為今後發展的重點。發展思路更加明晰完善。第三科學定位目標和舉措。找准了差距和優勢,為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和舉措夯實了基礎。鄉黨委重新審視發展目標和舉措。堅持發展目標的制定不能定的太低,也不能脫離實際。在符合實際的前提下,堅持膽子大一些,步子快一些的指導思想,加快發展,縮小差距,迎頭趕上。修改和完善發展目標5項,共19條內容,使科學發展的目標更為科學。根據制定的目標逐一研究實現這些目標的16項具體舉措,把目標細化、量化、具體化,而不是僅僅是個空洞的目標。第四,制定抓好落實的措施。抓好落實是最終的落腳點。三卡鄉黨委根據目標和舉措,做好分工,制定和完善抓落實的8條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跟蹤問效、獎懲嚴格、一抓到底,確保抓出成效,取得實際成果。
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重點,抓好民生工程建設
首先,建設農村居民住宅樓。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鄉黨員乾部發展的目光更為長遠,發展的目標定位更高。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創立林區農村發展的新模式,鄉黨委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在廣泛征求農民意見的基礎上,今年在鄉政府所在地建設兩棟共7400多平方米的五層農民住宅樓。其中一棟今年就可交付使用。蓋樓房在城裡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蓋農民住宅樓在農村確實開創了我區乃至我省的先例。此舉解決了當前農村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改變農村面貌髒亂差的現象,節省了土地資源,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探索了新農村建設未來方向,加快了城鎮化建設步伐,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科學發展在此得到充分體現。
其次,實施沿江村整村推進項目。根據沿江村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沿江村整村推進方案,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把沿江村打造成『大興安嶺的華西村』的目標。鄉黨委抽出專門的人員組成專門的班子,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認真搞好規劃設計,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今年投資120萬元對沿江村的道路、房屋改造、綠化等整體推進,實現整體上臺階。為新農村建設樹立典型,培育樣板。
第三,建設江畔廣場。建設3000平方米的農民休閑廣場,為農民提供一個文化休閑的場所,解決農民對文化生活的需要。解決富裕起來的農民對文化生活的強烈需求,提高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質量。
第四,實施泥草房改造工程。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國家拉動內需,改善民生的政策機遇,不等不靠主動與上級對接,千方百計爭取政策,引導、調動和發揮農民的自覺性、積極性,認真搞好摸底調查、做好鄉村規劃,積極實施泥草房改造工程,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今年新建磚瓦房30戶,農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昔日破舊的茅草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農民生活條件有了質的提高。
第五,全面開展鄉村綠化工程和街道改造項目。植樹近3000株,栽花5000棵,栽植綠籬30000株,鄉村面貌得到改觀。建立集文明美化示范功能為一體的樣板一條街,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打造新農村建設樣板街道。
以壯大和培育產業為基礎,不斷提高農民收入
一是立足鄉情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卡鄉是農業大鄉,全鄉有耕地31萬畝,人均佔有耕地64畝。瞄准這一優勢,鄉黨委把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提高農民收入的有力舉措,大力實施建設萬畝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雙百』工程。建立了萬畝高產示范園區,其中建立1000畝核心示范區。把良種應用、土壤深松、測土施肥、種子處理等各項農業技術應用到示范區,通過示范使農民真正看得見農業科技效果。今年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0萬畝,舉辦各種培訓班46次,培訓農民2800多人次。通過科技應用,全鄉有望實現糧食增產300萬斤以上,農民增收900元。通過此項工程解決農民對農業科技知識的需求,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二是瞄准市場拓寬農民致富渠道。首先,實施冷水魚養殖示范項目。三卡鄉境內水資源豐富,所產冷水魚味美熱銷。結合這一優勢,鄉黨委把發展冷水魚養殖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大力實施和推廣冷水魚養殖項目。為農民提供場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服務,今年新建冷水魚養殖池10個,水面15000平方米。冷水養魚項目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個重要渠道。農民年增收可達50萬元左右。其次,建設寬河村養蜂基地。三卡鄉境內野生山花資源豐富,所產蜂蜜無污染、糖度高,廣受市場歡迎。今年鄉黨委以建設寬河村養蜂基地為抓手,采取多項措施帶動蜂產業健康發展,年內實現養蜂規模3000箱。年為農民創收150萬元。第三,生態豬養殖場建設。建設年出欄1000頭的生態豬養殖場。帶動腰卡村整村34戶114人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