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非機動車道成停車場 自行車上路困難
2009-09-23 09:22:1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3日訊 近日,有市民反映,松花江公路大橋雙向均未設立非機動車車道,而交通標志只要求自行車推行過橋。市民質疑:公路大橋全長1500餘米,推車過橋不太現實,自行車族頗感無處容身。近日,記者走訪哈爾濱市多條道路發現,部分路段自行車道要麼缺失,要麼被機動車『侵佔』成停車場,哈爾濱市的自行車道竟越騎越窄。

  工程街非機動車道成停車場

  昨日上午,記者在中山路、紅軍街、友誼路看到,由於道路塞車擁堵,不少機動車都借用非機動車道行駛或者超車,自行車族只能在車流間左右穿插。在衡山路上的長江路至贛水路一段,非機動車行駛車道更被商販所佔,等過了贛水路路口,非機動車道乾脆突然消失了。

  在道裡區工程街,街道兩側的非機動車行駛車道停滿了汽車,儼然成了專屬停車場,過往自行車只得被迫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如此一來,被『侵佔』了道路的汽車們也不乾了,頻頻對自行車族按響喇叭表示不滿。

  上海路根本沒有非機動車道

  在道裡區上海路,非機動車道並未被規劃出來,取而代之的是一格一格的停車位。像司徒街、增福街等二三類街道,也根本沒劃分非機動車道。松花江公路大橋沒規劃非機動車道,僅在橋上設置了自行車推行的交通標志。市民張先生表示,公路大橋全長1500餘米,推車過橋不太現實。

  專家應保障非機動車行駛利益

  記者了解到,部分路段已明確劃分了非機動車車道,但如果道路上沒有禁停標志,機動車可暫用非機動車道。市民呼吁,希望有關部門不要忽視自行車等其他出行方式者的利益。

  社會學專家表示,取消或壓縮自行車道,選擇高耗能城市模式,是追求短期利益的表現。自行車是最節能的交通方式之一,零排放、零能耗,應保障非機動車的行駛利益。

  ●廣州市正在籌劃全市自行車路網系統,今年對全市25條道路進行改造,自行車道的建設將會納入改造范圍,有條件的地方建設自行車專用道。

  ●鞍山、沈陽等地為保證騎車市民的人身安全,逐步推行『自行車上人行道』,將人行道規劃出行人區域和自行車區域,緩解路面交通壓力。

  ●在荷蘭等發達國家,城市交通系統給騎自行車者優於開車者在使用道路和綠燈等方面的先行權,一些交通信號允許騎車者先於汽車行駛。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