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就因為個人喜歡,20多年來,家住南崗區和興路的苗文喜、隋淑華夫妻倆想方設法歷盡辛苦收藏各種鍾表上千臺。從上個世紀的古鍾到文革時期印有特殊圖案的鍾表,苗文喜家應有盡有,還有一些在全世界都已經非常稀缺了,這些鍾表是夫妻倆最大的財富。
走進苗文喜夫婦的家,仿佛走進了鍾表的世界。客廳、臥室的整面牆上都掛滿了各式的鍾表,讓人眼花瞭亂。苗文喜告訴記者,夫妻收藏鍾表是從80年代初開始的,最初只是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農村親戚家用過的德式掛鍾,精致的做工和報時發出的音樂讓他們很喜歡,便花幾元錢買了下來。此後,兩人對掛鍾的感情一發不可收拾。聽說哪裡有人要搬家,他們便趕去購買老式掛鍾和鬧表,還經常去外省市收購。1988年秋,為了去吉林收購一臺美國產的掛鍾,夫妻倆在火車上站了一天,連口水都沒喝上,但看到心愛的掛鍾,他們就覺得這一切都非常值得。
德國五音鍾、重音鍾、法國瓷擺鍾……苗文喜說起這些鍾表來如數家珍。還有文革時期印有毛主席像的鬧表,國家乒乓球隊打贏比賽出廠的印有球拍的鬧表。苗文喜說,每一臺掛鍾和鬧表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如今,夫妻倆已收藏了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等很多國家生產的600餘臺老式掛鍾,還有400多臺鬧表。兩人愛表如命,為了把收購回來的舊表重新修好,他們特地學習的修掛鍾的技術,每天擦拭,精心呵護。夫妻倆說,鍾表代表一種文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它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