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鶴崗市針對實現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認真抓好『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規劃』的貫徹實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昇生態功能,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鶴崗生態功能區的實施意見》,積極發展生態主導型經濟。
加強生態保護和功能修復。重點對市林業局、鶴北林業局、鶴礦集團林業處施業區及蘿北縣太平溝、環山等鄉鎮64.75萬公頃的地域,實施森林生態恢復、保護與建設工程。嚴格保護現有的8000公頃宜牧草原,實行適度輪牧制度,實現草畜平衡;加強8100公頃後備牧地資源的管理,種植優質牧草、高產牧草,為發展畜牧業創造條件。以沈陷區治理為突破口,以城區周邊破壞山體、礦體整治為重點,加強復墾、植被恢復和生態建設,打造綠色礦山、礦城。加強水源地保護工程建設,嚴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保證水體質量持續改善。制定和完善保護區規劃,加快建設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動植物等各級各類保護區,形成相對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采取封禁保護及必要的工程措施,促進荒山、荒坡的自我修復和植被恢復;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大坡耕地改造、侵蝕溝治理力度,增強涵養水源的能力。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標准化生產;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實施宜農地開發,新增耕地240公頃;擴大農田改造,實施土地集約規模經營,全面建成『海峽兩岸農產品加工基地』和『黑龍江流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發揮資源生態優勢,建設綠色食品基地,為龍頭企業發展建好『第一車間』。重點圍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山產品、畜牧養殖業,建設黑龍江流域為主的綠色生態示范帶,種植綠色水稻100萬畝,大豆100萬畝;建設綏濱蜿蜒河流域15萬畝優質水稻、黑龍江流域35萬畝綠色大豆、松花江沿江10萬畝玉米和蘿北黑龍江沿岸10萬畝綠色經濟作物、25萬畝綠色水稻、市郊5萬畝綠色蔬菜6個示范區;建設具有特色和規模的奶牛、肉牛、生豬、肉雞、珍稀水產品、食用菌、林蛙等8個養殖區。力爭到2015年,綠標達到150個,全國知名商標達到5個以上,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種植佔總播種面積的90%,綠色食品產業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加快利用農業生產剩餘物,加快實施寶泉嶺農墾分局和綏濱等秸稈發電項目,推進人和米業、萬源油脂、泰豐糧油、三江平原米業等稻殼發電項目,力爭發電總量達到13萬千瓦;加快風力利用,建成鶴林、三江、望雲峰3個風力發電項目,加快推進大唐電力集團風電項目,總投資37.5億元,發電能力達到55萬千瓦;加快水力開發,推進180萬千瓦龍江電站項目;推進太陽能熱聲發電等太陽能利用項目。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城鄉電氣化工程。
努力培育特色藥業。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加強技術引進和產品研發,大力發展北藥種植和精深加工,推動北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大優質本地野生藥材的保護力度,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大力發展黃?、五味子、龍膽草和養殖鹿、蜂等藥材,加快建設標准化、規模化基地,重點建成黃?、五味子、藥用真菌種植基地。壯大三精千鶴、雙蘭星藥業、龍寶藥業、寶泉制藥等企業,加快開發建設中藥提取、制劑等項目。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著力發展煤炭伴生物綜合利用產業。加大粉煤灰、矸石發電、制輕體建材、做保溫材料等力度,使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煤矸石利用率達90%。著力發展煤層氣資源精深開發產業。積極推進煤層氣抽放和燃氣利用項目,規劃建設日加工20立方米液化天然氣、18萬噸煤層氣制油項目,擴大煤層氣發電規模,加快精深開發和綜合利用。著力發展生產生活廢棄物有效利用產業。兩年內建成日處理5萬噸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日處理5噸醫療垃圾等項目,再開工建設日處理5萬噸污水廠、4萬噸礦井水綜合利用項目。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處置率達到100%,城市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100%,礦井水利用率達到100%。著力發展農業生產剩餘物綜合利用產業。推動稻殼密度板、稻殼多用板和利用稻殼灰生產水玻璃和芒硝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30萬噸生物質飼料、5萬噸秸稈造紙、6000千瓦垃圾發電和5000噸秸稈制木糖醇等項目,建成全省40萬噸有機肥基地。到2015年,循環經濟總量翻一番,單位GDP能耗下降到1.4噸/萬元,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