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雙鴨山市寶清縣公路建設打通發展『大動脈』
2009-09-25 09:50:48 來源:東北網  作者:馬淑芬 周玉蘭 路雲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寶清縣第一條白色路面——依饒公路寶清段。馬淑芬攝.
寶清縣第一條農村公路硬質化路面。馬淑芬攝
  東北網9月25日訊 (馬淑芬 周玉蘭 記者 路雲強) 金秋時節,驅車行走在寶清大地,但見金色田野上一條條公路玉帶如織,四通八達,一輛輛大貨車、出租車、摩托車滿載著農民的歡笑和豐收的喜悅來往如梭,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繁華美景。

  路,是經濟發展的動脈;路,是城鄉發展的根基。道路的巨變最能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

  近年來,寶清交通人劈山斬石,架橋越澗,公路建設迅速崛起。目前,寶清縣乾線公路連接外界主通道全部打通,形成了以依寶、依饒兩條高速公路為『主動脈』,以12條縣鄉公路和眾多的村級道路為『支動脈』,貫穿東西南北、輻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的強大公路網絡。翻天覆地的公路建設為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架起了一座座『金橋』 ,推動寶清縣域經濟駛入了經濟騰飛的快車道。

  農村公路 增收致富的『金橋』

  寶建線是寶清縣第一條農村公路硬質化路面,貫通寶清縣城和青原鎮,全長32.7公裡,總投資3450萬元,2004年正式通車。

  談起公路建設前後的變化,青原鎮慶東村黨支部書記姜寶貴興致勃勃地說:『我們村90%的農民種水稻。沒修路之前都是很窄的土路,坑窪不平,進不來大車,一下雨就成了大醬缸。稻農們自己用四輪車往外運糧,翻車是常有的事,趕上下雨天運不出去就眼睜睜地看著掉價。現在好了,大方頭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收糧,風雨不誤,稻農不但節省了運輸成本,而且一噸還多賣200到400元,全村一年多收入200多萬元,戶均增收1000元。』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突破交通『瓶頸』;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農村公路等級。對此,寶清縣委、縣政府早已形成共識。寶清縣交通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全力實施項目帶動,2003年農村公路建設以來,短短6年時間,改造農村公路108條、886.8公裡,文明樣板路的總裡程達120公裡。

  今年是寶清縣建縣以來公路建設裡程最長、投資額最大、受益村屯最多、覆蓋面最廣的一年,全縣建設農村公路320公裡,工程總投資2億多元,10月份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屆時,寶清縣行政村通暢率將達到100%。

  通路通了人氣,通路通了信息,通路通了財源,更可貴的是通路通了老百姓的思想,一些腦筋活絡的寶清農民買來貨車跑起了運輸,掙起了『外快』,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四通八達的路網建設、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改造昇級,實現了縣與鄉鎮、鄉與村屯的全線貫通,解決了偏遠、邊窮村屯群眾乘車難、出行難、看病難的問題,使全縣42萬人口和鄰近市縣、農場直接受益,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尤其是給農村經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高速公路 經濟騰飛的雙翼

  十幾年前,從雙鴨山市區到寶清縣要顛簸七八個小時的路程,1998年依饒公路寶清段建成後,不到兩小時即可抵達。

  依饒公路寶清段是寶清縣修建的第一條白色路面,寬9米、雙車道,為二級白色路面,日通車量8000餘次,是寶清縣通往省城及全省各地的交通要塞,承載著寶清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


 

  在寶清縣城出口處,依托依饒公路便捷的交通環境,寶清縣招引浙商投資1.2億元建設了寶清中國白瓜子大市場,全部投入使用後交易額可達13億元人民幣,安置就業5000人,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白瓜子交易市場。

  『要想富,先修路』在寶清縣已形成共識,全民辦大交通的意識明顯增強。十幾年來,寶清縣交通局通過向上爭取資金、吸納民營資本等多元籌資方式,共籌措爭取公路建設資金8.6億元,確保了公路建設進行。

  隨著高等級公路建設和農村公路硬化路網的延伸,寶清的快速客運、物資轉運、公鐵聯運等運輸行業也充滿了勃勃生機,開往省市的客運班車每日達17個班次,車輛更新速度加快,高等級豪華班車比比皆是,64條客運線路方便了人民群眾出行,也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老百姓『出了家門上車門、下了車門進城門』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公路通,百業興』, 2008年,寶清縣全縣生產總值突破65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2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40元,縣域綜合實力躍昇至全省第14位,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榮獲省委、省政府晉位獎表彰。

  寶清縣公路建設打通了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為『躍進全省十強縣』鋪就了坦途,讓天府寶清這方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呈現出跨越發展的無限生機!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