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7日訊 9月1日起,衛生部、人社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的《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的三大變化是:讓盲人醫生重獲從醫資格;將盲人醫療按摩正式納入醫療行為;放開申辦『盲人醫療按摩所』的限制。該辦法給齊市盲人按摩行業帶來什麼影響?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機遇:盲人醫師有望獲從醫資格
『終於可以讓我們和正常人一樣,重新獲得當醫師的資格了!』市盲人協會主席、市盲人按摩學校校長趙鳳和說:『早在1991年,我就取得了按摩醫師的資格,但苦於許多因素,我的「盲人醫生」身份多年來一直不被承認。』
據趙鳳和介紹,齊市目前有視力殘疾人4.26萬人,盲人保健按摩院近500家,從事保健按摩的盲人有500多人;但盲人醫療按摩院很少,北三區只有6家證照齊全的盲人醫療按摩院,全市有資格從事醫療按摩工作的盲人不到50名。
現狀:盲人保健按摩打『擦邊球』
雖然齊市的盲人醫療按摩院很少,但許多盲人仍在偷偷地提供醫療按摩服務。這些盲人按摩院不僅無證無照,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
8月31日,記者來到市中醫醫院附近的一家盲人按摩館,這家處於小區深處的盲人按摩院連牌匾都沒有,更不要提各種證照,但是這家無證的盲人按摩院卻大膽地在門前立起廣告牌,上面直接打出了『可治療頸椎病、肩周炎』等多種疾病的廣告。當記者表示自己患有肩周炎,問能否通過按摩治好時,該師傅稱能夠治好,但至少需要三個療程。
隱患:非法從醫易發生事故
據了解,盲人按摩分為兩種,即盲人醫療按摩和盲人保健按摩。前者是指盲人醫師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診斷後,采用按摩的方法對其進行治療,是真正的醫生。齊市目前大多數保健按摩院較為混亂,大多證照不全,部分保健按摩場所為了追求利潤,違規進行醫療按摩,容易出現事故。
趙鳳和介紹,目前,魚龍混雜的盲人按摩市場存在諸多隱患。大多數盲人保健按摩場所都為顧客提供醫療按摩服務,有的甚至在服務中宣稱可以醫治好多種疾病。在這種違規行醫的情況下,一些盲人保健按摩店在提供醫療按摩時事故頻發。
呼吁:希望政府及時引導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頸椎病、腰肌勞損等患者越來越多,醫療按摩需求漸旺,盲人按摩師要打造自己的盲人按摩品牌,就得順應市場變化和需求,抓住國家新政策的機遇,大力發展盲人醫療按摩。』趙鳳和認為,這個時候,政府引導最為重要。他說:『目前,市盲人協會正在籌備成立一個盲人按摩協會,來規范齊市的盲人按摩業。』趙鳳和說,目前,盲人按摩是視力殘疾人就業的主要方向。近年來黑龍江省的盲人按摩一直由勞動部門進行資格認定,頒發的也是勞動部門的職業技能證書。新辦法實施後,只要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盲人按摩行為就屬於盲人醫療按摩,須持由衛生部門和殘聯核發的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相當於健全人的醫師證。
他認為,辦法的出臺,將改變盲人按摩場所魚龍混雜、監管空白的問題,對於齊市的盲人醫療按摩是一個很好的規范和推動。
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頒布實施後,盲人因視力障礙等因素影響,無法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從而影響了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從事醫療按摩活動。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在保證盲人醫療按摩的醫療性質、醫療范圍、職稱系列不變的前提下,將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作為特殊群體,制訂了《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
辦法規定,開辦盲人醫療按摩所應當符合7個條件:開辦人應當為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至少有1名從事盲人醫療按摩活動5年以上的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至少有1張按摩床及相應的按摩所需用品,建築面積不少於40平方米;有必要的消毒設備;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裝訂成冊的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盲人醫療按摩技術操作規程;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有社區的市級殘疾人聯合會出具的同意開辦盲人醫療按摩所的證明文件。
辦法還規定,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不得開展盲人醫療按摩以外的醫療、預防、保健活動,不得開具藥品處方、醫學診斷證明,不得簽署與盲人醫療按摩無關的醫學證明文件,不得隱匿、偽造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