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伊春『黑龍江湯旺河國家公園』全國攝影大賽舉行
2009-09-27 09:15:16 來源:大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江網訊 記者金燚報道:金秋九月的林都伊春,天高雲淡,秋風送爽;美麗的小興安嶺,層林盡染,奼紫嫣紅,令人想往的『中國林都紅松故鄉』呈現出五花山色的壯麗畫卷。

記者們開心留念

湯旺河國家公園白樺林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昇伊春市旅游形象,由黑龍江省旅游局、伊春市人民政府、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黑龍江『五花山』觀賞節暨伊春『黑龍江湯旺河國家公園』秋季全國攝影大賽於9月24日至27日在湯旺河國家公園舉行。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節事和賽事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昇黑龍江省森林生態旅游品牌及秋季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擴大黑龍江特別是小興安嶺伊春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縱貫小興安嶺山系。東鄰鶴崗丘陵,西南接松嫩平原,東南連松花江沿江平原,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擁有國家一級口岸嘉蔭江海聯運口岸一處,與俄羅斯經貿往來方便快捷。全市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裡,林業施業區面積400萬公頃,是一個世界級的森林公園。這裡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擁有全國最高的83.4%森林覆被率。近幾年來,伊春相繼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避暑勝地、國家園林城市。2005年被聯合國評為『城市森林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范例』,並被授予『綠色伊春』稱號。

  伊春是一座美麗的林業城市,素有『中國林都』、『紅松故鄉』、『恐龍之鄉』、『綠色寶庫』、『天然氧吧』等美譽。它有著十分豐富的旅游資源,可以說春、夏、秋、冬各具特色,都有美景。春天冰雪消融,杜鵑花開;夏天郁郁蔥蔥、鳥語花香;冬天雪玉冰清、銀裝素裹。特別是進入金秋時節,連綿起伏的群山又變成了一個多彩的世界,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流光溢彩,猶如大自然調色板。極目遠眺色彩斑斕的五花山,會使人浮想聯翩,詩意勃發;走進大森林,踩著松軟的落葉,聞著森林的氣息,野花的芳香,聽著動聽的鳥語,呼吸著豐厚的富氧離子,會不知不覺中進入忘我的境界,盡情享受大森林賦予的溫馨與浪漫。此時會給攝影、作畫、賦詩帶來無限的靈感,是采風創作的最佳時節。

  來伊春參與此次活動的專家有韓子善(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楊曉利(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副秘書長)、翟東風(中國著名風光攝影家)等,他們在幾天的活動中將和來自北京、香港、深圳、大慶、佳木斯等地的攝影家和伊春攝影家協會及哈藥影友俱樂部、匯豐影友俱樂部等團體100餘人共同參與此次大賽,同時舉辦講座並召開生態旅游與攝影研討會。他們的參與將進一步提高本次大賽的規格和知名度。來自北京、上海書畫家也參加了本次活動,並在伊春創作采風,同時舉辦畫展。

  本次活動舉辦地黑龍江湯旺河國家公園,是中國唯一的國家公園,地處小興安嶺腹地,座落在全國著名的『紅松故鄉』,黑龍江省伊春市東北部。這裡保存著第三紀珍稀孑遺森林生態系統——紅松針闊混交林,是亞洲最完整的原始紅松林生長地,森林覆蓋率99.8%以上。這裡生物種群多樣,保存完整,是重要的北溫帶種質資源庫和生物基因庫,亦是國內已發現的唯一一處最典型的印支期花崗岩地質遺跡。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地質景觀獨特,四季景色分明,神奇美麗和諧,可領略石林風光、紅松風采、濕地神韻,如詩如畫如夢,大氣大奇大美,是攝影創作的絕佳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將在此地領略它的壯美景色。

  參加活動的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網、《中國旅游報》、《中國綠色時報》、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黑龍江日報》、黑龍江電視臺、《黑龍江經濟報》、東北網、《生活報》、黑龍江畫報社、《黑龍江晨報》、伙伴雜志、阿邦網等中央和國家新聞媒體、對外媒體和省內外媒體等及來自全國各大網絡媒體參加『第三屆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的50餘名記者等深入到湯旺河國家公園的景區景點,進行采風創作和考察。

  活動期間,嘉賓和參賽者還可自願參加伊春保護紅松行動,每人向伊春保護紅松聯合會自願捐資100元,即可認領一棵紅松,為保護世界上珍稀樹種獻一份愛心。在伊春市委、市政府堅強有力的支持下,伊春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素質不斷提昇,無論是在制度化建設、規范化管理,還是在精品化建造、標准化推進等方面,伊春旅游業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黑龍江省旅游業樹起了一面鮮亮的旗幟,這不僅是對伊春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也是對全省旅游業的一個重要支持和貢獻。

  近年來,該市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把森林生態旅游業確定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加快培育,強力推進。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森林生態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發展,開發建設了五營國家級森林公園、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美溪回龍灣度假區等生態旅游景區景點100多處,其中國家A級以上景區18處,省S級以上滑雪場4處,省級漂流經營達標場所8個,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2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2個。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