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鶴崗9月27日消息(記者張璇) 25年前,『鶴崗市興澤建築公司』在市工商局正式注冊,成為鶴崗市第一家民營建築企業,也由此翻開了鶴崗民營經濟發展的篇章。他們從一把瓦刀起家,到今天擁有14戶子公司、數億資產、安置上萬人就業的大型綜合民營企業集團。25年來,興澤集團董事局主席姜興澤、董事長張慧喬夫婦憑著敏銳的目光和勤勞智慧的雙手,始終高摯著鶴崗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旗,成為鶴崗民營經濟發展的領軍者。
16年前,東興集團董事長佟振茂扔掉令人羡慕的『鐵飯碗』,率領十幾個人成立了煤炭經銷公司。16年裡,他低調做人,張揚做事,在不斷放飛夢想中,把企業『蛋糕』越做越大,成為以煤炭深加工為主體、多門類發展的集團公司。目前,企業擁有10餘個子公司,數億元資產,2008年上繳稅金1.2億元,成為鶴崗民營經濟第一納稅大戶,全省民營企業傑出代表。
從一名支邊青年,到令人矚目的北國明珠,泰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明珠,在短短8年的時間裡,用成功企業家特有的叡智和大氣磅礡的氣勢,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米業加工企業,打造成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上億元資產的集團公司,成為鶴崗實施品牌戰略的領軍者,成為全省『兩江』(黑龍江、浙江)經濟戰略的實踐者和成功者,成為鶴崗乃至黑龍江、浙江的驕傲。
改革開放,百舸爭流。以上的成功企業,是鶴崗千萬個成功民營企業的代表,是鶴崗民營經濟發展的縮影。
被形容為『草根經濟』的民營經濟,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精神,在時代大潮中脫穎而出,成長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鶴崗民營經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鶴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今天的鶴崗民營經濟在鶴崗財政收入中已佔有『三分天下』。 2008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3億元,同比增長20%,佔全市經濟增加值比重的23.3%,實現稅收3.1億元,同比增長17%;民營經濟稅收已成為市、縣、區財政收入的主體。目前,全市共有各類民營企業3萬餘戶,市工商局注冊私營企業3247戶,注冊資本310668萬元。全市民營企業從業人員11.8萬餘人。擁有注冊商標183枚。充滿活力與生機的鶴崗民營經濟,大面積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整體素質和綜合實力跨上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正進入發展史上最快最好時期,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增長點。
優化政策服務,提昇民營經濟地位,思路決定出路。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及縣(區)對民營經濟一以貫之地堅持正確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強化服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激發了民營經濟有識之士的創業激情。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民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主體地位的提昇,全市上下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擺上了戰略的位置,進一步加大領導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通過不斷優化政策和服務,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證了企業經營者能夠放心經營、大膽發展。全市各有關部門從各自職能出發,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對民營經濟給予大力支持和熱情服務。市工商聯成立民營經濟擔保商會,已為瑞達鞋業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協調金融部門貸款3600萬元,7月末前預計還將有6家企業得到貸款2400萬元。市中小企業局為民營企業提供信息、融資、人纔、技術創新、維權等全方位服務,利用『龍江大講堂』和組織民營企業家到外地考察學習之機,為民營企業家充電,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素質。市工商局按國家和省有關政策放開民營企業進入領域,從辦照、注冊商標等多個角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支持項目落地生根,引導扶持民營企業走品牌發展之路。全市各大商業銀行與企業『銀企攜手』,從資金上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中行、工行、農發行等都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市農村信用社為5000戶中小企業和工商業戶貸款10億元;農發行支持民營企業收糧貸款戶23家,發放收糧貸款4億多元。各縣(區)作為民營經濟生存的載體,對民營經濟倍加呵護,傾其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在全市上下大力支持和關愛下,鶴崗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迅猛發展。
民營經濟主動調整投資結構,項目建設勢頭旺盛。項目是效益的載體,沒有項目便沒效益的產生,也沒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借鶴崗市招商引資、大力實施項目建設年的東風,民營經濟乘勢而上,緊緊圍繞『兩大基地、六大產業』上項目,產業層次不斷提昇,經濟質量顯著提高。僅今年,全市民營經濟就有新上和結轉項目85個,預計投資規模30個億。在今年6月初全市看項目的55個工業項目中,民營企業項目佔90%。由興安區招商引資河北天源集團投資6.5億元興建的年產百萬噸焦炭項目,去年9月份開工建設,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基礎建設和設備安裝,年末將正式投產。由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與浙江銀河藥業合資興建的25萬噸水稻綜合利用循環深加工項目及稻殼發電項目,總投資4.36億元,今年3月開工。目前,已進展到主廠房建設階段,明年正式投入生產。興澤集團作為民營經濟的龍頭,仍在與時俱進地上項目,促發展,在建設7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的同時,還建設了黑龍江興匯寶泉釀酒有限公司、興匯礦業公司以及正在籌建興匯吉利小額貸款公司等項目。
不斷完善進步,民營經濟總體素質顯著提高。全市民營企業加強管理,上檔次、上品牌、上標准、上包裝、上科技含量,競爭能力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現已擁有注冊商標183個,專利產品40餘個。『梧桐』牌大米在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的基礎上,又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鶴鳴』、『金博華』等一批品牌的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萬源油脂公司、泰豐米業等一批企業通過了ISO9000標准認證,水波褥、藥枕等一批產品被評為國家和省市級名牌產品,近兩年還新增加了20多種醫藥產品對外貿易實現零的突破。近兩年來,民營外向型企業快速發展,民營邊貿企業達到40餘戶,佔全市邊貿企業的90%,出口產品中的豆粉、家具、農藥都是民企生產的,民營企業已成為鶴崗市開拓國際市場的主力軍。
經濟社會作用進一步增強。民營經濟在鶴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水稻加工業,目前已發展到135戶,形成了新的產業集群,成為鶴崗市繼煤炭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一批煤炭生產企業、煤炭深加工企業、煤化工企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主要財源。以比優特、宏益家電、喜家德連鎖餐飲機構等為代表的商貿、餐飲企業的規模和效益已在全省名列前茅,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以永豐房地產集團公司、築城建築公司等為代表的房地產開發業,安得廣廈千萬間,百姓安居盡開顏。目前,鶴崗市民營經濟行業門類日益齊全,已形成煤、木、糧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加工、輕化工、醫藥、商服等八大支柱產業。在國家統計部門列舉的43個工業門類中,已涵蓋了37個。興澤集團、東興集團,泰豐米業、華盛木業、築城建築公司,比優特超市等一批企業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行業龍頭。目前,民營經濟工業增加值佔地方工業增加值90%以上,民營經濟稅收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0%以上。六個區的財政收入90%來自民營經濟稅收,兩縣財政收入的主體也是民營經濟稅收。民營企業在糧食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建築、商服、運輸、非金屬礦開采等行業的總量已佔全市同行業的90%以上。民營企業每年新安排就業人員近2萬人,成為就業主渠道。
新一輪『項目建設年』活動,使全市上下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形成了抓項目、抓招商的空前熱潮,領導包保重點項目,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推動了民營經濟的擴張提速,為民營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相信民營經濟會不負重望,為鶴崗經濟發展再立新功,再創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