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鶴崗『保增長、促發展』專題報道之民生建設篇
2009-09-28 06:25:48 來源:中廣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廣網鶴崗9月27日消息(記者張璇) 『真沒想到,70來歲的老太太也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都是托市委、市政府的福啊。』家住德政小區的趙大娘逢人便說。今年74歲的趙大娘,從前住紅旗路45委的棚戶區內,房屋低矮潮濕,道路崎嶇難行,『那時候,拉個煤和柈子都得用小車兒倒,大車根本進不來,進來了也出不去,要是著個火啥的,肯定「火燒連營」,跑都沒地兒跑。』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以後,趙大娘原來住的地方建成了德政小區,『70多平方米的房子,還有簡單的裝修,搬進家具就能住人,能不高興嗎?』

  趙大娘的經歷,只是鶴崗市『民生工程』眾多受益群眾的一個縮影。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貧有所濟、難有所幫、危有所扶。近年來,在積極謀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的同時,市委、市政府以更多的目光來關注『民生』,隨著一項項政策措施的出臺,鶴崗百萬人民的『幸福指數』似芝麻開花般『節節高』,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所帶來的那份和諧與幸福。

  『今天的民生,靠昨天的發展;明天的民生,靠今天的發展。』決策者和執行者對『民生』的認識高度統一:『我們的工作方向,就是要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惠民陽光溫暖每一個角落、每一名群眾。』

  為了不斷增加財政實力,鶴崗市自2004年以來,通過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措施,強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全市的綜合經濟實力有了質的飛躍。隨著財政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市委、市政府實施『民生工程』的『手筆』也越來越大,讓發展成果及時普惠民生已經形成了機制。

  繼前幾年鶴崗市大手筆推進『民生工程』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又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落腳點,規劃投資80多億元,實施了『十項工程、百件實事』。這些『大事實事』,件件事關社會事業發展,事事涉及改善民生、增加民利、救助民困。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上,重點將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沈陷區治理工程,搞好廉租房、農村泥草房和林區棚戶區改造等安居工程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鶴崗市將沈陷區治理與棚戶區改造等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沈陷區治理工程中兩個小區71個單項工程全面復工,年內將有近6000戶居民遷入新居,配套的健身廣場等也將同期交付使用;新建5個住宅小區,總建築面積137.84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計劃獲省發改委批復,2009年度計劃已開始規劃設計,拆遷動員及施工圖設計招標等項工作全面啟動,1至4月份累計開工面積15萬平方米。

  『群眾利益無小事,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准,盡一切可能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面對群眾熱議的難點、熱點、焦點話題,鶴崗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用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進行著具體而平實的回應。

  『今年冬天,我們的學生就能在暖和的教室裡上課了。』看著已經安裝調試好的新鍋爐,新一四校的王老師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原來的那臺鍋爐還是日本昭和年間生產的,用著都嚇人,萬一出點啥事兒,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作為全市2009年十項惠民大事之一,『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努力推進教育公平』被提到了特殊的重要位置——籌集資金1010萬元用於改擴建中小學校捨、改造部分中小學鍋爐、修繕部分中小學操場、建造一中過街天橋。目前,14所學校的鍋爐已經全面維修改造完畢,3所學校操場的改造、部分學校的危房改造工程已准備就緒。籌措資金300萬元,資助7000名在校貧困大學生、中小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目前,已資助2000名中小學生,金額達21.4萬元。投入60萬元,創建5所省級標准化學校,現已對全市20所中小學進行了初檢,推薦評選7所學校為省級標准化學校。積極對上爭取項目,引進了黑龍江科技學院煤化工培訓基地落戶鶴崗,黑龍江科技學院按照工程進度分期投入資金1000萬元,首批資金已落實到位。目前已培訓了煤化工企業相關技術工人1100人,招收煤化工專業學生320人。

  『咱有的是力氣,缺少的是門路。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送政策、送技術、送崗位」下鄉活動讓我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在與用工單位簽訂了用工協議後,新華鎮村民周庚萍高興地說。

  就業是民生之基。解決這個事關民生的基礎性問題,既要考慮現實,更要著眼長遠。今年以來,鶴崗市通過開展『百日就業援助』等系列活動,想方設法搭建就業平臺,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就業難問題——充分利用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幫助華隆玻璃有限公司、龍江酒業2戶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活動,對509名有創業願望的人員免費提供了創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為大中專畢業生、轉業復員軍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以及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295萬元。舉辦了5次專場招聘會,提供政策諮詢2.1萬人次,共培訓3685人,提供就業崗位6170個,幫助實現就業再就業3606人。針對『4050』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開發公益崗位423個。圍繞鶴崗市新產業、大項目以及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免費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和多工種的再就業技能培訓,共培訓4000餘人。全市實現新就業10568人,新增就業8124人。

  穩步提高居民的醫療保障水平、努力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切實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一項項促進社會和諧的利民之舉,成為社會發展的『穩壓器』——按照國家決定利用三年時間將90%以上的城鎮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要求,於今年3月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目前已將55501名城鎮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年底將納入25萬人。通過采取保老戶、抓大戶、擴新戶、攻難戶,勞動保障監察和稽查並舉等措施,積極開展社會保險工作,參保率不斷提高,基金積累日益增加,尤其養老保險基金收繳突破了3億元,創歷史最高。在確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及時調整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人均漲幅130元,達到歷史新高。同時,抓好未參險的大集體企業職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後待遇的落實,徹底解決了他們『要養老不要低保』的問題。為提高失業人員的生活水平,從今年開始提高失業保險救濟金標准,從每人每月196元提高到240元。從維護農民工利益保護的要求出發,開設了為農民工服務專門窗口,免費提供就業信息、就業崗位、就業政策諮詢和就業培訓,使農民工和城鎮職工一樣享受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服務。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煤礦、非煤礦山、建築施工等高風險行業強力推進工傷保險工作。目前,鶴崗市高風險行業的農民工參險率達到95%以上,使他們的生命健康權有了基本的保障。加大了對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的維護力度,為農民工討回打工錢45萬元,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有房住,就不必再四處漂泊;有書讀,就不愁沒有文化;有工作,就不會飢寒交迫。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讓廣大人民群眾衣食無懮,生活幸福。關愛困難群眾,關注弱勢群體,自然成為市委、市政府打造『民本鶴崗』繞不開的話題。

  家住東方紅鄉的宮大爺今年已經77歲了,不久前,因為疝氣發作而住進了惠民醫院。由於家庭貧困,老人擔心付不起醫藥費,病情稍有好轉便張羅著要出院,被醫生告知,像他這樣的情況符合醫院的減免條件,可以安心地住下去。老人出院時一算賬,各項費用減免了600多元,減免比例近40%。

  隨著全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依托現有區級醫院及二級醫院轉型建立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已經覆蓋全市,群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今年擬建3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國家專項補助資金340萬元已經到位,鶴礦集團自行投資進行改擴建的轉型中心正在建設。2所二級綜合醫療機構建設的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完成,預計年底土建工程完工。優撫報銷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70%,對重癥優撫人員報銷給予政策傾斜,今年一季度共對45名優撫人員進行了醫藥費用報銷,報銷金額3萬餘元。惠民醫療機構診治低保患者10148人次,減免醫藥費支出11萬元。繼續實施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目前已普查2000餘名婦女,減免普查費近50餘萬元。

  一件件看似瑣碎的實事,卻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生動詮釋;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數據,卻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生動體現。市委、市政府以真心、真情、真愛打造的民生工程,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作出了生動的詮釋。民生工程,奏響了鶴崗科學發展、快速發展、和諧發展的『交響曲』,架起了市委、市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讓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因而深愛這座城市。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