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乾枯6年長嶺湖成功注水 將恢復濕地風貌
2009-09-29 09:00:2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9日訊 28日上午9時28分,隨著『開閘注水』一聲令下,滾滾江水從長嶺湖二級泵站的出水口奔湧而出,流向了已經乾涸近6年的長嶺湖內。據了解,此次長嶺湖恢復注水,總籌資2800多萬元,預計在11月上旬完成一期注水工程。恢復注水的成功,預示著曾被人們稱為『城市綠肺』和『城市之腎』的長嶺湖即將重現生機,恢復濕地風貌。

  『城市綠肺』將復原貌

  長嶺湖是哈市離市區最近的一塊天然水域,曾擁有可保護濕地10000畝左右,連片的天然濕地對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自從2000年以來,由於連年乾旱等多方面原因,長嶺湖逐漸失去了湖泊濕地功能,對周邊生態及經濟環境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據道裡區副區長張明傑講,長嶺湖恢復注水是哈爾濱市通過區域調水、進行水生態景觀恢復性建設的首次嘗試,它的重新開發建設不僅是哈市西部水環境改善的前提和水環境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哈爾濱市防御沙塵暴最好的天然屏障,也是留住濕地、留住各種動植物,使市民貼近自然,改善城市環境,增強城市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培育『風景游覽區』

  『目前,長嶺湖景區內已有度假村19個,開展「農家樂」項目的家庭20餘戶,具備了一定的飲食、住宿、購物和娛樂等條件。』據長嶺湖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明介紹,長嶺湖重新注水後,必將會給長嶺湖帶來新的繁榮。據李德明講,明年長嶺湖將完成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設,園內設有規劃循環農業、棚室生產、露地作物、休閑觀光采摘區和管理培訓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園區,項目分三期進行實施,首期工程已於今年5月初開工,目前魚池回填等基礎工程已完工。其中,休閑觀光采摘區以小苹果、葡萄、李子、櫻桃、樹莓等果樹生產為主,其餘種植禮品西瓜、香瓜、各種水果番茄、水果型黃瓜等可生食的瓜果類品種,黃金勾、兔子翻白眼等品質極佳的油豆角品種,供游客觀光采摘。同時,內設亭臺小桌、珍稀花卉等,以吸引眾多游客參觀游覽和進行現代化農業教育。

  恢復注水惠及『三溝』

  從2004年開始,哈爾濱市就對馬家溝開始了持續多年的治理工作,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可仍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因為溝內的清水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與馬家溝一樣,哈爾濱市信義溝和何家溝都是內河污染河流,兩條溝的『臭氣』問題始終是難解之題。

  近期,根據國家及市水利專家對『三溝』水源進行論證一致認定,通過萬家灌溉站修一條明渠,將水送到平房工農水庫,通過供水來調解並解決『三溝』清水問題是最經濟、最合理的選擇。據萬家灌溉站站長閆玉江講,如果立項資金到位的話,萬家灌溉站在保證農業生產的同時,絕對可以為『三溝』源源不斷地引來松花江水,實施成功後,這三條從前又髒又臭的污水溝就能真正變成清澈見底的城市景觀內河,也將對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增加市內濕度起到一定作用。

  『濕地認證』解決管理難題

  據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管理處處長白連第介紹,在這些濕地中,呼蘭河口濕地已成為國內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小白魚泡和太陽島濕地公園被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位於雙城市松花江入江口的拉林河口、松花江沿岸的通河臨江濕地規劃申報『省級濕地保護區』的工作已完成。也就是說,目前哈爾濱市已有共計5萬公頃的濕地被列入保護范圍,還有更大面積的濕地需要加強管理和建設。

  為了解決濕地危機問題,目前哈爾濱市正在進行濕地認證准備工作,國家擬建兩個濕地認證示范省,哈爾濱市是示范省內的示范地市之一,濕地認證確認後,將通過人大出臺相應的政策,不僅可以解決多頭管理濕地問題,還能采取措施搶救恢復一批重要濕地,以便有效地減緩濕地逆轉和退化。同時,還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進行濕地建設招標,增強濕地的自養能力,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