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從卜奎到鶴城從聚源永到北大倉
2009-09-29 09:52:3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何以諾 賀永昌 靳丹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為北大倉集團題詞:傳承中華文化 塑造民族品牌。

  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29日訊 這是一座有著8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她是嫩江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是丹頂鶴的故鄉。上蒼的恩賜和鶴城人的智慧,成就了齊齊哈爾世界大濕地,造就了醬香經典中國北大倉。

  據金史學家考證,黑龍江省是中國蒸餾酒的發祥地之一,而齊齊哈爾則位於世界著名蒸餾酒帶上。齊齊哈爾古稱『卜奎』,達斡爾語為『吉祥』,滿語是『邊疆牧場』的意思。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方興未艾的鶴城文化裡,又挖掘了一種真正的本土文化——『站人文化』。

  眾所周知,鶴城已有800餘年的歷史。1691年,清康熙王朝批准建立卜奎城,即後來的齊齊哈爾,設黑龍江將軍府。1685年,雅克薩戰役之後,清政府在黑龍江境內設立驛站,驛站兵丁稱為『站丁』。

  『站丁』何許人?這要追溯到康熙平三藩、『慟哭六軍盡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因獻關有功被清廷賜封平西王。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不久即被康熙平叛,其雲貴部屬多數發配至邊關塞外。

  發配到東北的吳三桂舊部被調撥至黑龍江充當『站丁』。『站丁』及其後代須恪守三不准:不准當官,不准參加科舉考試,不准離開驛站百裡。『站丁』作為特殊的軍人,不能與外人通婚,否則就要被砍頭,所以被稱為『站人』。但這些嚴酷的規矩,也使得站丁及其後人在很短的時間裡,靠世代的姻親形成了一個特殊族群。他們利用官府所賜的耕牛屯田戍邊,物質生活逐漸富足,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隨之而來,二者的雙重屬性,自然就讓『站人』們想起了好久都沒有嘗到的家鄉美酒。

  據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介紹,盡管東北開發較晚,但因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多為馬背上驍勇善戰的勇士,養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習慣,所以,從金代開始,釀酒和喝酒之風就很盛,但多為清香型白酒,也就是東北的燒鍋酒。

  自從清朝在齊齊哈爾設立將軍府後,齊齊哈爾就成為當時黑龍江重要的政治中心,逐漸商賈雲集,齊齊哈爾當然也成為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這樣的地方,自然離不開酒了。遺憾的是這座城市的酒史,卻因為近代飽受戰火之亂而沒有完整的記載,但從清康熙三十八年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將軍衙門所在地,一直到黑龍江省會來看,齊齊哈爾市的省會歷史長達200多年,可想而知,這200多年裡,酒的釀造和經營應該具有相當的規模。

  《齊齊哈爾經濟事情》(康德六年版)記載:上世紀初,清朝實行『站人』還籍於民政策,也就是站人文化也可以與地方交融了。

  據考證,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站人』親屬貴州釀酒師傅李勇來卜奎投親,成為『站人』釀酒作坊的大師傅。1914年(民國3年),在齊齊哈爾海山胡同開聚源永燒鍋的馬子良,慕名邀其加入,開辦了東北第一家具有茅臺酒風格的釀酒作坊。三年後,聚源永名聲大振。

  聚源永成名之前,即是當地一家頗有名氣的燒鍋。這燒鍋有名,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院子裡有一口好泉眼。水質上乘,卜奎聞名。據傳,1930年,瑞士籍神甫英賀福選址齊齊哈爾建聖彌勒爾大教堂時,最後定在了海山胡同,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這個地方的水脈好。

  馬子良是有志之人,他想釀出有自己特色的酒,也很清楚這要在釀造工藝上下功夫。苦無良策之際,他的一個站人朋友向他推薦了李勇。

  李勇到聚源永看完釀造工藝後,就跟馬子良說,邀我入伙也行,但你要按我說的辦。馬子良當即滿口應承。此後,聚源永每天燒酒,酒香撲鼻,但不再外賣,城裡人紛紛相傳、懸念疊起。

  三年後,將軍辦壽宴,馬子良和李勇帶封壇三年的茅派酒前往將軍府賀壽。當酒壇開封和將軍舉杯敬天、潑酒敬地之後,賓客爭相暢飲,賀壽宴席『乾杯』聲不絕,頓時將軍府內香氣彌漫,三天後餘香猶存。

  據說,宴席結束後席間很多酒杯不翼而飛,原來一些愛酒之人偷偷把倒了聚源永酒的杯子藏在懷裡,帶回家中再享餘香。這也佐證了茅派酒『空杯留香』的最大特點。

  通過將軍府一宴,聚源永燒鍋的大名從齊齊哈爾一直傳到了吉林、沈陽,甚至到了北京,雖然價格比普通的燒鍋要貴很多,但因為酒好仍成為了北方響當當的酒牌子。這李勇和馬子良,也就成了今天北大倉醬香型酒傳統釀造技藝的第一代傳人。

  據《齊齊哈爾工業志》記載,聚源永建廠時,『有伙計19人,投資1.8萬元』。聚源永燒鍋經歷了整個民國時期。據傳,在日偽統治時期,聚源永燒鍋的第一代傳人馬子良因拒絕了日本人的威脅利誘、不燒制日本人愛喝的清酒而倍受折磨。

  1946年聚源永作坊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滿軍區後勤部接管,轉為公私合營企業——齊齊哈爾聚源永制酒廠。1951年轉為地方國營齊齊哈爾制酒廠。1955年,時任鐵道兵司令員和農墾部長的王震將軍,率領10萬子弟兵來到了黑龍江開墾北大荒。當年年末,黑龍江省領導帶慰問團前去慰問時,帶去了齊齊哈爾制酒廠精選的好酒。王震將軍一杯見底便贊不絕口。他說,子弟兵來北大荒,戰冰雪,斗嚴寒,為的就是把黑龍江的北大荒變成中國北大倉。他提議把這款好酒定名為『北大倉』,以見證北大荒建設成北大倉的歷史。

  無獨有偶。不久,當時負責黑龍江酒業生產和技術的行業主要領導、今天的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也建議把齊齊哈爾制酒廠生產的成品酒定名為北大倉酒,將軍和專家在北大倉這個酒名字上不謀而合,至今仍是酒界的一段佳話。此後,經齊齊哈爾市政府及主管局有關領導和工廠共同決策,把企業產品定名為『北大倉酒』,於是歷經滄桑的『聚源永』歷史性地成長為『北大倉』。

  世紀之交,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深化企業體制改革的方針政策指導下,北大倉率先完成了從國有到民營股份制的改造。此後幾年間,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關懷扶持下,在社會各界和家鄉父老的支持關愛下,北大倉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成功地實現了企業、品牌和產品的同步快速發展,創造了『聚源永—北大倉』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