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彩華向記者講述國慶故事。東北網記者印蕾攝 |
![]() |
今年,劉彩華種的玉米又獲得了豐收。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
東北網10月2日訊 題:[講述•我的國慶故事]雙城市周家鎮東躍村農民劉彩華:我與祖國共奮進
記者 梁鐫文 李楠 印蕾 楊尚峰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站在今天,回首往昔,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無限感慨。中國崛起,巨龍騰飛。黑土地,龍江人有著怎樣的不同的國慶經歷?他們有怎樣的情感要抒發?值此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東北訪談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講述•我的國慶故事』系列訪談。
輾轉全國5省市、行程近萬公裡,與全國廣大青年交流、分享創業故事,今年的國慶節對於雙城市周家鎮東躍村劉彩華來說,意義非同尋常。
![]() |
2006年,劉彩華代表『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獲獎者,得到了農業部領導及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圖片由劉彩華提供 |
![]() |
劉彩華向記者講述近年來自己生活發生的變化。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
在東躍村,劉彩華承包的土地是最多的,這個看似普通的農家婦女怎麼在種地上種出了名堂呢?劉彩華說,1986年高考落榜後,她開始務農。1998年她第一次與東北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合作,為他們繁育200畝『東農298』大豆良種。簽完合同農大教授囑咐她:不可為了多賣錢而摻入雜豆,辜負了科研成果。她堅定地表示,能與農業專家合作,是一生的幸運,一定做一個誠實守信的農民。她認真地做每一個繁育環節,種子回收後,她寫了一份總結匯報材料,詳細記錄整個良種生育期的情況。良好的開端使合作得以持續,繁種面積逐年擴大,加入的農戶不僅有本村的,還有其他鄉鎮甚至阿城的農戶。從開始繁種到現在,劉彩華和農戶先後為東北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省農業科學院大豆所共同繁育大豆良種大約90萬斤,增收13萬元。繁育大豆良種的同時,還為東北農業大學馬鈴薯研究所繁育過脫毒種薯。 2003年12月份,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條消息後,劉彩華立即報名。不久後,她被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錄取為綠色食品生產與管理專業的學生。通過二年的刻苦學習,她成為一個熟悉科學種田知識的新型農民。2006年10月,她獲得了由科技部批准,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設立的『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並代表獲獎者在頒獎儀式上發言,得到了農業部領導及與會者的一致好評,為黑龍江青年農民爭了光。
『伴隨著共和國騰飛的軌跡,我們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說也說不完』,說起最想表達的心聲,劉彩華說,『我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我的農民朋友年年有個好收成,日子越過越好!我們與祖國共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