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華網】一位家庭農場主的繁忙國慶
2009-10-02 15:56: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孫英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社哈爾濱10月2日電 (記者 孫英威)『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年大慶,也是我們兄弟的家庭農場成立20年「小慶」。是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一定要多打糧食,多為國家作貢獻!』黑龍江省五九七農場47歲的家庭農場主吳敏興奮地說。

  金秋十月,被稱為『北大荒』的黑龍江墾區正是秋收大忙的季節。對於經營著3000畝耕地的吳敏和他的家庭農場來說,今年的國慶節注定又要在忙碌的秋收中度過。

  『今年我種了1200畝玉米、1000畝小麥、600畝大豆、200畝水稻,今年收成不錯,總產大約1600噸吧』,吳敏樂呵呵地說,『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豐收的糧食全部收到手中。』

  上世紀80年代,黑龍江墾區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實行『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1989年,吳敏與4位弟弟一起湊了1.5萬元,買下了生產隊一臺老式鏈軌拖拉機,兄弟5人開始興辦家庭農場。

  20年間,從最初的一臺老式拖拉機、經營幾百畝地起家,如今的吳敏家庭農場已經擁有各類農機具18臺套,其中包括4臺現代大馬力拖拉機,每年耕種的土地面積在三四千畝。同時,還搞起了基建工程,辦起了面粉廠,建起了畜牧基地,開始多業並舉。

  家庭農場規模擴大了,吳敏對幾位弟弟進行了分工。吳敏和二弟吳建各自還在工作崗位上,兩人負責把握農場建設的『大政方針』;三弟吳建華負責農場的種植業及加工;四弟吳江負責農場養殖業;五弟吳軍負責基建工程。

  負責種植業的吳建華告訴記者,他們的機械作業能力現在已經出現富餘。僅那一臺375馬力拖拉機,一天就可作業1200畝。加上其他機械,一天作業量可達1800畝,自己家的地兩天就乾完了。『這兩年我們把一些機械派出去搞代耕作業,既發揮了剩餘機械的作用,又為家庭農場增加了收入。』

  當記者詢問他們家庭農場的年收入時,吳敏笑著說:『我們大家都商量好了。每年的收入中首先要留出幾百萬元保證明年再生產,其次是供子女上學,第三位纔會用於自己改善生活,這兩年各家每年能分紅二三十萬元吧。』

  秋收結束後,吳敏兄弟按慣例要開一個碰頭會,總結全年生產,發表各自意見,共同商定明年家庭農場的生產和發展計劃。

  吳敏對記者說:『現在國家的「三農」政策好,墾區農場在生產等各方面的管理、服務都很到位,想承包土地的人越來越多了。今年的碰頭會上我們要商量,如何利用好現有的機械和產業基礎,繼續挖掘糧食增產和家庭增收的潛力。』

責任編輯:路雲強